水滸傳讀后感(通用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滸傳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滸傳讀后感1
當我捧著這本《水滸傳》時,我便情不自禁的哼起了那首耳熟能詳的《好漢》:“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啊……”,頗有一番梁山好漢豪爽的氣勢。“逼上梁山”是民間的一句俚語,是描寫一個人走投無之下選擇的無奈之舉。水滸傳中的英雄個個都是歷經了無數的,他們可以說是“仗義疏財歸水泊山,報仇雪恨上梁山”。
水滸英雄的忠、信、義,讓我的五體投地,還有的才能、吳用的神機妙算、李逵的莽撞、魯智深的俠肝義膽、武松的神威神勇、林沖的驍勇善戰、燕青的伶俐機靈……他們每個人都險象環生,他們背后的故事又怎是能用一篇篇文章所可以表述的呢?梁山好漢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為百姓們除暴安良,是人人嘴里的“救世主”。最終,他們在梁山上了一百零八個頭領,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本以為這就是結局了,可沒有想到朝廷一聲令下,讓梁山的好漢前去征遼,當他們正要而歸時卻又至江南征討方臘,弄的一百零八條好漢死的死、殘的殘、溜的溜、隱的隱,稀稀落落,最后僅僅剩下了二十七人。
朝廷的最終目的其實就是想“借刀”,而梁山的好漢只不過是朝廷的一顆棋子,他們在戰場上為朝廷殺敵,而朝廷卻在背后想著如何斬草除根。梁山好漢已經落到如此了,朝廷卻還不,那些幸存者還是未能逃脫接蹱而至的厄運,、盧俊義被毒死,李逵在臨死時被拉去一同,吳用、花榮自縊身亡……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就這樣悲慘的結束了。哪里有,哪里就有。
如果不是閻婆惜的百般,又怎會殺了閻婆惜;如果不是高衙內的重重,林沖又怎會手刃仇人;如果不是西門慶和潘金蓮了武大郎,武松又怎會西門慶和潘金蓮……合上?水滸傳?的那一刻,我心中也生出了一種怒火。我封建的與;我痛恨那些的污吏;我提出“借刀”這個主意的人。同時,我也有一絲的傷感,我惋惜那一百零八將的悲慘命運;我感嘆這一百零八個好漢的豪壯英勇;我一百零八位英雄的江湖義氣。讓我們銘記他們的名字,銘記他們的歷史,銘記他們的故事,讓我們用這種方式來紀念他們吧!
水滸傳讀后感2
暑假里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讀完后我對《水滸傳》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讓我有了很多感想。
故事的作者施耐庵成功的塑造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的英雄形象。
水滸傳中有許多讓人記憶猶新,難以忘懷的故事。如《及時雨私放晁天王》《武松打虎》《林沖雪夜上梁山》等
在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中我最喜歡的是武松和李逵了。
武松上景陽崗時正好遇上了一只大老虎。但是他毫不畏懼,不后退一步,勇往直前沖上去,騎在老虎身上,用拳頭拚命地打老虎的頭。打到幾百下時,老虎已是滿頭鮮血。武松不放心又打了好幾下。終于老虎被武松打死。武松在石頭上休息了好一會兒跑下崗去。
李逵背著他的娘上山。李逵娘口渴了,李逵便去小溪邊取水。好不容易拿回水,娘卻不見了地上只有一灘血跡。他尋著血跡走看到兩只老虎正在啃會娘的腿,李逵又氣又傷心立馬
拿起屠刀沖上前去兩三下便把老虎給砍死了。這時跳出兩只老虎,李逵拿起腰刀劈頭砍下那兩只老虎躲閃不及,被李逵砍下頭來。
這兩位英雄都是武藝高強的打虎英雄。他們一個為民除害。一個為母報仇。雖然在今天的社會上他們這樣傷害野生動物是不對的,但是在當時老虎出來害人,他們這樣挺身而出為民除害是值得大家欽佩的.。如果社會上多一些這樣愿意挺身而,出釋放正能量的人,那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水滸傳》真的是一個不錯的書。我建議大家也來讀一讀吧。
水滸傳讀后感3
暑假里,我看了許多課外書,比如《窗邊的小豆豆》、《藍鯨的眼睛》、《草房子》……但是,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當然要數《水滸傳》了。
《水滸傳》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一部名著,講述的是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因為各種原因聚義梁山泊,后來被朝廷招安,接著又為官府南征北戰,最終卻被奸臣童貫、蔡京等人所害的故事。
讀完這本書,我認識了書中的108位好漢,有粗中有細的花和尚魯智深,豪情萬丈的打虎英雄武松,勇而有謀的豹子頭林沖,足智多謀的智多星吳用,模樣古怪的青面獸楊志……這一個個梁山好漢都讓我非常敬佩,他們個個“忠義”兩全。他們對梁山忠心,對國家也是忠心耿耿,最后的被朝廷招安,為國出力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一個個英雄好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氣是讓我敬佩的,他們都可以為別人赴湯蹈火,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保住別人的性命都在所不惜。
我愛書中的英雄人物,愛英雄們身上的`忠義精神,但當我合上《水滸傳》,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從書里那一個個蕩氣回腸的故事中走出來,比如大家最熟悉的故事:武松打虎。我從故事里知道古代的老虎都叫“大蟲”,武松在一個名叫“三碗不過岡”的酒店喝了十八碗酒后,在山上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可想而知他的力氣有多大,有多勇猛。
讀完這本書,我想作為一個小學生,我還不是很懂得一些大人的事情,我所能明白的,就是作為一個人,一定要孝順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祖國。我在暗暗發誓:以后一定要好好讀書,認認真真學習,明明白白做人,長大后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不辜負父母和老師的期望。
水滸傳讀后感4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如宇宙般奧妙神秘。而四大古典名著就好比這宇宙中的四顆明星,而《水滸傳》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獨特的一顆。
北宋徽宗時,政治黑暗官僚腐敗,社會矛盾急劇惡化,整個國家開始陷入到危險的旋渦中,在內亂臣賊子構陷忠良,把朝廷鬧得烏煙瘴氣,而在外呢,遼國等其他國家則虎視眈眈,企圖入侵中原。
在這樣的背景下,百姓們的生活越發難過,為了活下去而起義的農民越來越多。但這些農民哪里是正規軍隊的對手?往往是剛一出動就被消滅了個干凈。而在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只能力極強的農民起義軍,為首的是一名叫宋江的將軍,他的身后跟著107名虎將。這支起義軍不僅消滅了朝廷里的亂臣賊子,還遠征遼國,打破了敵人進攻中原的想法。平民百姓非常感謝這支起義軍的所作所為,就把他們的`故事口口相傳了下來。
之后在元末明初之際,大作家施耐庵也聽說了他們的故事。便加入自己的想象,巧妙構思寫出了這部《水滸傳》。在施耐庵的筆下,《水滸傳》里的人各具自己的性格特色,如黑旋風李逵就是一個十足的莽漢,他見壞人就打壞人,殺人不眨眼,從不顧及后果。于是,魯莽就成為了李逵的標簽;再看智多星吳用,他做事之前先思考,把事安排的井井有條。所以,機智就成了吳用的名牌。
然而,施耐庵不僅是人物性格特點拿捏的恰到好處,它在故事邏輯上的安排也是井井有條。
在其他的故事里,往往都是好人戰勝壞人,正義戰勝邪惡,但在《水滸傳》里,卻好像正好相反。本應該是好人的朝廷官員成了無惡不作的壞蛋,而本應該是壞人的梁山匪盜卻變成了打敗邪惡的英雄。正是因為這樣,《水滸傳》這本書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在這108位英雄好漢身上都有這樣的共同點,那就是忠和義。他們除惡懲奸替天行道,絕不背叛。但是在最后除掉方臘的時候,也正是因為這忠誠和義氣而斷送了多少將士們的生命!
《水滸傳》這本書不僅描寫了梁山英雄好漢的英勇無畏,更是從側面描寫了當時朝廷的腐敗。人生在世無再少,莫將白發唱黃雞。我們即使不能像梁山好漢那樣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也應該珍惜生命,為了真理,為了正義,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
水滸傳讀后感5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們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而他創作的《水滸傳》則更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反映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熱情地歌頌了農民的革命斗爭。
它不僅僅描述了一個個作惡多端,欺壓百姓的害民賊,同時也描述了一個個劫富擠貧、鋌而走險的好漢,他們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統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顯宦,下至惡霸地主、差役爪牙,逼得無法再生活下去,走投無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
透過閱讀《水滸傳》不僅僅讓我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本質的了解,而且還讓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吳用、林沖、武松、魯智深……他們是多么讓人神往啊!他們就好比劉備、諸葛亮、關羽、孫悟空……一般,是永遠存活在人們心中的藝術形象。全書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還算是英雄好漢武松醉后打虎的了。
話說武松離了“三碗但是岡”后,便直奔景陽岡。走了一里多路,武松便覺得又累又渴,躺到一塊大石頭上,正閉了眼要睡,忽然從亂樹叢中躥出一只吊睛白額大虎來。武松見了,頓時驚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大半,從青石上翻身跳下,抄起哨捧,閃在旁邊。那老虎把兩只前爪在地上略按一下,縱身一撲,武松急忙閃到一邊,老虎見捉不到武松,便干脆一掀,一剪,可都讓機靈的武松閃過了。
那老虎正準備再次攻擊,武松連忙掄起哨棒,從空中劈下,誰知只打到了一棵樹上,哨捧斷成了兩截。這一下,激得老虎向武松猛撲過來,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恰好落在他面前,武松丟掉手中的哨棒,兩手把老虎皮揪住狠勁地踢它,又用拳頭猛打它,不一會兒,老虎就只剩下一口氣了,五官里全部是血,武松又到樹邊拾起半截哨棒,回來又打了一二百下,直到老虎一絲氣也沒有了才罷手。武松又回到青石板上歇了好一陣,才走下岡子去。
《水滸傳》中那些緊張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故事;那些帶有傳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遠都活在我們的心中,永不磨滅。
水滸傳讀后感6
《水滸傳》是一部中國的經典長篇小說,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分為一百二十回,主要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108人因為各種原因在梁山泊落草為寇,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在梁山泊抗擊官兵,又在被招安之后為國出力的故事。
一說到《水滸傳》,肯定會有人開始大談特談那些奸臣如何迫害好人以至于使他們不得不反上梁山,又大贊英雄們是多么忠義,即使淪落至此也等待著國家的招安以便重新為國出力——在被贊譽的人里面,首當其沖的就是宋江,因為書里也稱他是“及時雨”。
但是,宋江真的是那么“忠義兩全”嗎?
不,不是的,而且可能還離真正的忠義差遠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可以先從書中第一次出現“山東及時雨宋公明”這個人物的第十八回著手進行分析。宋江最開始的時候是鄆城縣的一名押司,是當地地方政府的一名小吏。但是他作為地方政府的一名小吏,卻在從何濤那里得知要抓晁蓋時“飛馬”通知了晁蓋——這一著,不是擺明了的違背國家法律而且還犯下了通天大罪?而且,宋江這時的行為明顯與之后在梁山泊時每當李逵說要**時便急忙喝止的行為是矛盾的——前者視王法若無物,后者卻又視法規重如泰山。并且,宋江口口聲聲說是所謂的“貪官污吏”逼他反上梁山,可是他被官府追捕的罪名是什么?最早是因為閻婆惜發現了他與梁山泊的賊人有往來,而他就殺人滅口了——所以有了第一次被追捕。第二次被追捕是為了什么?酒醉之后吟反詩——你有聽說過哪個忠心報國的人會因為酒后要抒發自己的不得志而跑去吟反詩的?!這不是擺明了視國家法度于無物還會是什么?
后來在宋江被捕后,還有一個很細微但能夠體現出宋江的虛偽的細節:在路遇梁山泊人馬時,花榮要為宋江開枷,宋江連連推辭,還說“此是國家法度,如何敢擅動!”而在穆太公莊上,當兩個公人說“這里又無外人,一發除了行枷,快活睡一夜。”宋江就輕易地說“說的是。”當時應允,去了行枷。而且在逃跑時還不忘帶上行枷。后來怕誤了期限,重新上路時“依前戴上行枷”——這不是說明宋江在被穆弘等人挽留在穆太公莊上時是沒有帶著行枷的?!這么看來,他在梁山的一番作為不是別有用心還能是什么?其人虛偽,可見一斑。
說他不義,是因為他弒了晁蓋,還無恥地占了梁山泊的頭把交椅。為什么我會認為他弒了晁蓋而將梁山泊據為己有呢?首先,宋江將大批的他所結交的犯了事的英雄豪杰送上了梁山泊——也就是說梁山泊的大部分將領都是宋江的嫡系。其次,在宋江上山之后,山寨內里的各項人事調動(書中在第四十一回最后倒數第四段和第五十一回第三段)居然都歸給宋江管理——要知道,當時晁蓋還沒死,宋江還不是頭領——結果他居然在行使頭領的`職權。再有一處:宋江上山之后,晁蓋三次說要親自帶兵出戰,宋江都不讓(第三次后來是沒有攔住)——這簡直就是變相軟禁了晁蓋。
另外,關于宋江之弒晁蓋,還有一個值得玩味的地方:在晁蓋中箭死了的時候,宋江“似考妣一般,哭得發昏”但,在這之后便沒了為晁蓋報仇的打算,反而管自己打理山寨去了——直到曾頭市又一次強搶了梁山泊的馬匹,才再一次舉出“報仇”的旗幟而發兵攻打——這之間隔了八個章節——宋江簡直是擺明了的不愿報仇。
宋江其人,真的是“忠義雙全”的嗎?眾人口中堪稱楷模的宋江,也不過是一個為了一己私利什么都可能做出來的狡詐之徒罷了。施耐庵這樣將宋江的本性隱藏在細節中,實在是大有可思索之處。
那么,生活中常見的那些表面上光鮮亮麗的人,真的表里如一嗎?
水滸傳讀后感7
讀了《水滸傳》后,使我了解到水滸傳里面有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從聚義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這一百零八位好漢都是見義勇為,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英雄好漢。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
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但他的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的。在我們和平年代社會中,有很多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比方,在公交車上,有一位老爺爺沒有座位,這時,你可以讓老爺爺坐。當在馬路邊上看見有位盲人要過馬路時,我們可以扶他過馬路。還有是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幫助,這雖然是很平常的事,但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質。
讀了《水滸傳》后,那些英雄事跡深深地進入我的腦海,讓我學習到很多知識。
水滸傳讀后感8
《水滸傳》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戶曉,影響極其廣泛。這部巨著展現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運動,抨擊封建社會的黑暗的同時,歌頌了眾多梁山好漢的喜愛與崇拜,其中魯智深的形象更加顯示出獨特的光芒,因此也備受大眾的`喜愛。
引原文點評:“平生不休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里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朝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狂哉魯智深,個性十足!
魯智深的率真并非僅僅停留在一些簡單的人生樂趣上,他的率真更體現在世俗之事的無視上,世上的功名利祿對他來說,似乎只是一種牽絆。水泊梁山遠離朝廷,對于向往自由的魯智深來說,就像一個世外桃源,雖然免不了外出打殺一番,但這里終究是生活的安樂窩。
在水泊梁山發展的鼎盛時期,他們的頭領松江再次提出招安一事,習慣行走江湖的魯智深回應道:“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聰,就比俺的直率染作皂了,洗殺怎得干凈?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去尋趁罷。”招安也就意味著歸順朝廷,接受朝廷的官位和俸祿,因此會擁有衣食無憂的生活,但魯智深絲毫不為所動,并坦率地表現了自己的立場,與其歸順朝野,不如大家各自去尋找自己的生活。為了兄弟情義,魯智深后來跟隨宋江歸順了朝廷,且為之南征北戰,保家衛國。生擒了方臘之后,魯智深選擇在一個寺廟暫時安歇,不久便安靜地離世了。這次不經意的選擇與最初被迫進入佛門顯然不同,但亦在情理之中,魯智深率真的個性決定了他始終不愿為世俗所累,既然水泊梁山已不復存在,因而他想要的無牽無掛已無處安放?在清凈的佛門之地,圓寂或許是最好的歸宿。
用金圣嘆的話說:“魯達自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魯處,他也有些粗魯;論精細處,他亦甚是精細。然不知何故,看來便有不及武松處。想魯達已是人中絕頂,若武松真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處。”魯智深的出現就像一顆流星一樣劃過天空,短暫且燦爛。在蕓蕓眾生中,他活出了精彩。縱使努力過后并未綻放耀眼之光,但那個自己必定是獨一無二的。
水滸傳讀后感9
今日,我讀了插圖版的《水滸傳》,這個系列的《水滸傳》有很多本,我只讀了其中的五本。讀到那里,我就不禁感慨萬千。林沖這么好、這么有本領的'一個人,怎樣就落到了這么個下場。
被高俅陷害發配充軍不說,在發配路上還要遭人辣手,幸虧有魯智深相救,到了牢里管草料場的時候,還差點被火燒死。誒,林沖真實太不幸了,空有一身好武藝啊。
水滸傳讀后感10
《水滸傳》是中國古代著名作家施耐庵寫的一部長篇章回小說,它與《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并稱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它沒有《紅樓夢》那般細膩,沒有《西游記》那般神奇,也《三國演義》那般豪邁,但書中卻處處體現出忠義。
這本書寫了宋江先生、林沖等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因為朝廷的腐敗,只好逃到水泊梁山,開始了起義。朝廷數次圍剿失敗,只好派人招安。后來梁山泊的英雄好漢為大宋南征北戰:抗擊遼國,平定田慶,南征方臘一百單八將只剩下了二十多人。而宋江先生和盧俊義也在不久后,被奸臣害死了。
宋江先生是一個講義氣的人。他為人正直、大方,結識了很多朋友。他一生做了很多善事,被稱為“及時雨”。宋江先生也是一個忠義的人。在晁蓋等人智取生辰綱后,他出于義氣,才背叛了朝廷投靠梁山。但這卻擺脫不了他對朝廷的忠心,所以在招安那一天又一次效命于朝廷。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仗義疏財、忠心耿耿、武力高強的李逵了。他的`一生都在追隨著宋江先生,用自己的武力,幫助宋江先生抵抗朝廷,攻打敵軍。一直到最后,宋江先生怕他在自己死后造反,在酒里下了毒,李逵還忠心與宋江先生。我很佩服他。
武松了。他身長八尺,為人慷慨大方。是一個武藝高強、正直仗義的人。他為了解救民女金翠蓮,三拳打死了鎮關西,拋棄官職外逃。
為了救孔家弟兄,在青州和呼延灼大戰。他還在征討方臘時,立下了大功。最終在回軍途中,聞錢塘江潮信,圓寂于六和寺。
《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個英雄好漢各有各的性格,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忠義。雖然他們都在梁山泊落草為寇,但最后還是在為朝廷南征北戰,這便是忠義。吳用在宋江先生死后上吊自盡,這就是忠義;宋江先生在投靠梁山后仍忠心于朝廷,這就是忠義;李逵寧死也要追隨著宋江先生,這也是忠義。
忠義著兩個字包含了太多:忠于祖國,為國家和人民盡心盡力,與朋友肝膽相照,為人熱心仗義忠義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少見。
忠義之心,盡顯英雄本色。讓我們做一個忠義的人吧。
水滸傳讀后感11
讀了《水滸傳》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書中英雄們的英勇。讀完后,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舉一個例子,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下,仍然是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在社會里,應該有很多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卻很少做到一個“義”字。一個“義”字,有太多的內容,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都是為了一個“義”字。
我還清楚記得《水滸傳》里的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了一點小事而跟別人發生沖突。但他卻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壞蛋聞風喪膽。
我們的社會少了一份愛,一份非常重要的愛——關愛。關懷,是需要一句簡單的問候,或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微笑不會讓你失去什么,只能讓你人格提高。
水滸傳讀后感12
在成長過程中,無數本書滋養著我,伴我度過漫漫長途,我對書的渴望就像魚對水。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當一本書真正融入你的心里,你就會有這種感觸。
今年暑假,我拜讀了名著《水滸傳》。雖然以前看過電視,但看的是熱鬧。而書中細致精彩的描繪,讓我對水滸英雄的忠、信、義,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還有宋江的領袖才能,吳用的神機妙算,李逵的粗魯莽撞,魯智深的俠肝義膽,武松的神威神勇,林沖的驍勇善戰,燕青的伶俐機靈……他們每個人的遭遇都險象環生,扣人心弦。
那一個個個性鮮明的角色印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直到現在,我依然為他們的結局而感嘆。但轉念一想,覺得又能怎樣呢?或許那已是最好的結局了。那個時代成就了他們,卻也毀滅了他們。但到最后,他們的情也依然存在,想起吳用、花榮隨宋江自殺,我眼中便盈滿了淚水。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好漢,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現實中,“義”字也滲透到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圣”。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圣”。
水滸傳讀后感13
他們,有過夢想;他們,有過勢力;他們,曾經更是離那個夢想是那么近,可最終卻也難免化作了一百零八朵流行,劃過歷史的夜空。
當年,統治昏暗,為了一個英勇反抗的共同目標,他們走到了一起,勢力也無可避免地十分壯大。在這個隊伍中,曾經有過仗義疏財的“小旋風”,也有過箭無虛發的“小李廣”;有過神機妙算的“智多星”,也有過那個敢愛敢恨、心粗膽大、率直忠誠的“黑旋風”。他們替天行道、匡扶正義,可在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之下,又能如何?想當年,一百零八位兄弟響亮的呼聲震徹山谷,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反帝的旗幟、揭開了戰斗的序幕。可最終,“招安”就那樣無情地讓起義走向了失敗,也把英雄好漢一個個地引進了墳墓:毒酒、水銀、上吊繩,就是這些沾上了罪惡氣息的殺人工具,讓一百零八位好漢生離死別;出家、隱退、迫害,讓“替天行道”從此銷聲匿跡。他們的豪情與義氣,也終于成為了一曲悲歌。
看到了這樣的故事,任何人都難免心頭一震,我也不例外。
他們替天行道,團結一心,可終究也難逃失敗的命運,不是他們沒有好的將領,相反地,他們有;難道是有叛徒?不。那就是他們懶惰了,安于現狀?也不是。很大的程度上,梁山里的“招安”思想帶領著他們走向了失敗。出于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及對自身出路的絕望,眾好漢聚義梁山。然而他們的“革命目的”并不明確。他們的起義宗旨也只不過是“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等最初級的反抗思想。由于農民階級小生產者的意識和自身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得他們不能夠形成一種“合力”。他們既不知道“跟誰走”,也不知道“怎樣走”,這就使得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地主階級能夠“趁虛而入”,占據起義軍的領導地位,并將他們一步步地帶向了“招安”的不歸路。
當時社會宣揚“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物。宋江還是鄆城押司的時候,其父便苦勸他不要與梁山草寇來往,好好為官,處人頭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應了。如果不是因為閻婆惜命案,他根本不會投奔梁山。他一直稱北宋的皇帝為“圣上”,可見在封建觀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高俅到來他親自下山迎接并在談判中保護其不被梁山好漢追殺,以致氣死林沖。他一直認為走與統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視自己和兄弟們“落草為寇”。最終為維護“兄弟們的名聲”將苦心經營的水泊梁山交給朝廷,這便是他招安的源頭之由,這也預示著起義的不戰而敗。
從梁山起義的失敗就可以看出:思想,是具有著巨大力量的。
如果真是這樣,我們何嘗不能用好的思想來改變自己?思想,可以導致巨大的災難,如果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那也就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我們完全有能力用積極的思想改變自己。
我相信,當一個人有了一個正確的思想目標并為之奮斗時,那他就會不可阻擋。思想的力量,讓他學會了刻苦、堅韌、擁有了智慧與勇氣。思想可以讓他丟棄掉那個頹廢的自我,讓他不可避免地崛起。看看古今中外,思想催人成功的例子還少嗎?俄國的彼得大帝有著發展革新的思想,俄國也就順理成章的發展飛速,看看現在雄踞亞歐大陸的俄羅斯,誰能不說這里彼得大帝為這里做出了多少的豐功偉業?美國國父華盛頓,他的反抗殖民統治的思想引導了一代美國人的頑強抗爭,而這種思想帶來的變化不也是被世人看到了嗎——美國如今的強大有目共睹;而我們的祖國,自古就有自強不息的民族思想精神,這種精神讓我們歷經滄桑而不衰,備經磨難而更強;而在今天的社會主義思想下,中國傲立在地球的東方。關羽的忠義思想,讓他成為了千秋忠義的化身;岳飛的抗擊思想,使他成為了一代英雄。思想的力量,可見一斑。既然是這樣,我們何嘗不能給予自己一種巨大的思想力量?
愿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用思想“控制”自己。
水滸傳讀后感14
這個寒假我讀了《水滸傳》這本書,這本書講述的是108位好漢擊敗遼兵,最后被朝廷陷害的故事。讀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分,其中我覺得這本書中最講究的就是一個“義”字,這個“義”字,可以理解為正義,108位好漢為兄弟兩肋插刀,赴湯蹈火,為民眾出生入死,除暴安良,這些都是“義”。
這本書中的黑旋風李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雖然魯莽,性格暴躁,有時會因為一些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以生命相搏,但是他十分的講義氣在她身上,有一種愿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的英雄氣概和,對別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十分讓我感動。
雖然我們在生活中很少會遇到文中的這些事情,但是,并不代表我們在生活中就不用講“義氣”,對親人朋友多一點關愛,對有需要幫助的`陌生人多一份幫助。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這些“小義”也慢慢變得淡薄,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正在慢慢消失。各種各樣的新聞鋪天蓋地:“老人倒在路邊,無人敢扶”,“好心人救助別人反被訛”,“女童被車撞路,路人無一人扶”……
我希望以后社會上這些事情能變得越來越少,人與人之間不再那么冷漠,對別人多一份愛心,多一份關懷,或者一句簡單的問候和一個善意的微笑,都能讓人感受到莫大的欣慰和鼓舞。
不要吝嗇你的“義”讓世界多一份愛!
水滸傳讀后感15
《水滸傳》這部長篇巨制,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被官兵逼得“揭竿而起“。
書中所描寫的世界,包含了所有的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間全部的英雄氣概。如及時雨宋江、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風李逵、豹子頭林沖、小李廣花榮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他們有的粗俗豪放、暴躁固執,有的義氣深重、性情耿直,有的聰明伶俐、足智多謀,有的仗義疏財、公正忠義。總而言之,只要是在梁山上的,那就個個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真英雄、真好漢。
書中好漢們的品格、特質,是我們現代人所缺乏的,也正是我所要學習的。機智勇敢、知錯能改、忠心耿耿、仗義疏財。然而,水滸里有一種更可貴的精神――講義氣。在水滸里,最貴重的東西,就是義氣。《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哪個不是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他們這樣做只為了一個“義“字;他們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這些好漢,不都是因為宋江等人義氣深重,才上梁山泊的嗎?“義氣”在梁山好漢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平日里,我們對朋友也要重情重義。這樣,友情才能長久。
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劫富濟貧的正義精神,不屈服于惡勢力反抗到底的精神,都令我深深折服。
【水滸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水滸傳讀后感初中]水滸傳讀后感初中03-30
讀《水滸傳》有感:讀水滸傳有感05-04
2022年《水滸傳》心得水滸傳筆記09-29
水滸傳書心得12-25
水滸傳經典句子11-03
水滸傳的句子11-04
水滸傳句子11-11
《水滸傳》讀后感[經典]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