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小學生700字讀后感
馬克 -- 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大奇人,一個是拿破侖,另一個就是海倫 -- 凱勒。”最近,我讀了一本關于海倫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我的內心被她的精神所震撼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講述了又盲又聾的海倫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她一生活了八十九年,而只有十九個月充滿了光明與聲音,在安妮 -- 沙利文以及其他老師的幫助關心下,在親朋好友的鼓勵中,她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她始終致力于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壞境,并為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曾周游世界各地,為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她的世界只有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但是她卻頑強的認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和于心懷感動人們;第二天:我要在黎明齊聲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跡;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去為生活而忙碌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去感受他們的快樂、憂傷與善良。
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 : “ 勇敢寓于靈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強壯的軀體。 ” 這正是對海倫的真實寫照。海倫憑著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堅。
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來感受這個世界,用心來享受生命。她遠比我們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實、活得有意義!是知識給了她生活的勇氣,是知識給了她接受生命挑戰的力量,使她能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識使她產生了一種的信仰:現實環境固然可怕,但人類應該抱持希望,不斷奮斗。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我們似乎從未想過或不敢想象未來的世界,每日懶懶地生活,懶懶地工作,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間如流水飛逝,過去的日子不再重現,當我們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戀?是否值得紀念?
海倫在那樣艱苦的壞境中也能夠振作精神,克服困難。而我們更沒有理由可以放棄,面對困難我們要振作、鎮定,不要被困難嚇倒,要充滿信心與毅力,堅信自己一定能行,只要有信念,一切皆有可能。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小學生700字讀后感】相關文章:
小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10-30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2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8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7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4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讀后感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