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小學生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小學生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小學生讀后感1
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后,我也試圖嘗試著生活在黑暗里的滋味,那一刻我仿佛是在黑暗中摸索著光明,在那個世界里,你會比任何時候都要渴望光明,就像海倫·凱勒一樣。
在海倫·凱勒一歲半的時候,一場疾病奪走了她的聽力、視力以及語言功能,從那時起,她便對光明的世界有了憧憬。假如能夠給她三天時間的光明,那她一定會十分開心的。她會好好地利用這三天時間去了解世界、感受世界上所有的美好。
在第一天,她會把所有的朋友都叫來,然后長久的凝視他們的臉龐,把他們美麗的心靈折射于外表的特征銘記于心。下午,她會去森林中散步,讓自己的眼睛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第二天她會去探索一些奇妙的東西。她將通過藝術來探索人類的心靈世界。第二天傍晚她會在電影院中度過。到了最后一天,她要去體驗工作的世界,要去看看忙忙碌碌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城市將是她的目的地。
三天的時間是短暫的,海倫·凱勒還沒有去看清楚這個世界,卻又要重回到黑暗之中。
這本書給我們講述了美國作家海倫·凱勒的事跡,她告訴我們,要善用自己的眼睛,要用心感受生存的價值以及人生的意義,這本書給了我們許多的啟發,希望我們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時間,只有懂得珍惜的人,才不會去留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小學生讀后感2
今天,我們學完了《海倫凱勒》這一課,我非常感動。而她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全面地了解了海倫凱勒是靠怎樣的毅力,走過她那輝煌的一生的,大家都知道,海倫凱勒在還是一歲半的娃娃時便與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了,過著一種暗無天日,生不如死的日子。可是,她卻以驚人的意志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勇敢面對,熱愛生活!竟然還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人人都追求夢想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成為了世界上一顆最耀眼的明珠。海倫凱勒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那點綴世界的五彩繽紛,千姿百態在人們看來是那么平庸。也許人就是這樣,有了的東西不知道欣賞,沒有的東西又一味的追求!’是啊,我們不就是這樣嗎?擁有的時候一點也不在乎,失去時才知道珍惜。我們要學會珍惜呀!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明白了: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挎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小學生讀后感3
寒假,我閱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作為一個既盲且聾又啞的人,靠著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完成了令世人向往的世界著名學府—哈佛大學的學業,并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而作為身健體壯的我們,還時不時地在埋怨,老師課本講快了,作業留多了,影響了自己的“童真”!我們這樣做,對嗎?
我最喜歡的是第五章,如果給海倫·凱勒三天光明:擁有光明的第一天,她將要去看人,看人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擁有光明的第二天,她將要去看黑夜轉到白晝時的動人奇跡;擁有光明的第三天,她將要過一次正常人的生活,去看看為生活而忙碌的人們。她用自己的生命告訴了我們,什么叫珍惜,什么叫渴望;什么叫苦難,什么叫堅強;什么叫平凡,什么叫偉大!海倫凱勒這種意志頑強、不向命運屈服、自強不息的精神,不正是我們這些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家庭“小皇帝”、“小公主”,稍遇困難、挫折就會一蹶不振的“獨生子女”們所缺少的嗎?
掩卷沉思,海倫·凱勒那身殘志堅的.意志,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心靈。身體健全的我們,學習上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請求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更有甚者,是讓“困難”就此“困難”下去,而不是去尋求解決“困難”的方法;生活上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是埋怨生活的不公,社會的不公;同學之間攀比的是吃穿、是榮譽,而不是攀比學習的毅力、貢獻的大小。
同學們,是到了我們該反思自己的行為的時候了!讓我們像海倫·凱勒那樣,擁有一顆積極、樂觀、敢于創造奇跡的心,去多看一看人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多看一看黑夜轉到白晝時的動人奇跡;多看一看為生活而忙碌的人們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小學生讀后感4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生命里88個春秋,卻在87年的無光、無聲、無語中熬過孤獨歲月的女子。
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歸功于她的老師——安妮·莎莉文。莎莉文老師教會了她如何去用心靈感受大自然、用愛去保護其他人。
然而正是莎莉文老師讓小海倫畢業于哈佛大學,并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就是這樣她被評選為了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海倫·凱勒讓我聯想到了自己,海倫可以堅持不懈的去學習盲文,因為在她的心中一直有一個念頭:雖然我看不見了,但我要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給無望的世界帶來希望。再看看我,作業一看不會寫的就干脆直接丟在一邊,連想不都不一下,認為明天自然會有人教我,把希望都寄托在別人的身上。只想從別人那得到,從未想為別人付出什么。這真讓我感到十分的懺愧!
創造奇跡是要靠有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正因為海倫擁有了這顆心,才使她在接受了這一切之后,用她驚人的毅力去面對重重困難,用愛去擁抱世界,正因為她的不懈努力使她終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光明。看到了海倫能這樣,我也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壞毛病,向海倫·凱勒學習。為自己的明天加油!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小學生讀后感5
她,一個僅擁有19個月光明和聲音便被一場高燒奪去視覺和聽覺成為盲聾啞人的可憐女孩;一個生活在黑暗和無聲的世界中的身體單薄的女孩,卻憑藉著自己驚人的努力考上哈佛大學,并在有生之年被美國最具有權威的雜志《時代周刊》選入人類十大偶像之列。這個意志堅強的女孩,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還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幫助成千上萬的盲啞人找到了幸福與光明,改變了他們苦難的命運。看到這里,我敬佩又羞愧,敬佩她永不服輸的精神,羞愧自己有健全的器官卻沒有像她那樣努力,讓時間像流水一樣從自己身邊悄然而逝。書中,海倫·凱勒偉大形象的背后,我還看到一位辛勤付出的人——她的啟蒙老師莎莉文。
對于一個盲聾啞兒童,莎莉文老師把一切教學從觸摸自然開始,用心地教給她知識。在上學之后,打字機就是她的一切,她更離不開莎莉文老師的幫助,就連考試時,莎莉文老師還要把試卷上的文字翻譯成盲文給海倫·凱勒看,想想,這一切要有多大的堅持與耐心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本影響人類百年的勵志經典書籍,它鼓勵著處于困境中的人們,同時,也影響了我幼小的心靈,給予我前進的動力。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小學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小學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10-30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讀后感12-19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2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8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7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