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書心得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弟子規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讀書心得1
看了《弟子規》。不由得佩服起清朝著名學者和教育家李毓秀來,竟能編出如此圣明的書來。原本一些同學還說是因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學校才會要求我們朗誦。其實不然,學校之所以選它是因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許就是我們一輩子需要做的。
我還記得這樣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其實,我們自己。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都從來沒有為父母付出過,從來都只有索取。連古人都能夠做到的事情,何況我們呢?父母生我們,養育我們,為我們付出了巨大的辛勤和勞動。區區這點小事我們都做不到嗎?父母和子女有了代溝。子女不愿意跟父母多多溝通。父母批評了我們,我們就怒氣沖天,頂撞父母,把父母當仇人一樣。家庭沒有了融洽的氣氛。其實父母這樣做都是為了我們好,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我們無法理解,但是我們應該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只有這樣父母和我們之間沒有了任何代溝,就像朋友一樣,可以互相說心里話。小家庭和睦溫暖,那社會這個大家庭就更加安定了。希望古人能做到的事情,我們也能做到。人生在世父母與我們最親,給我們恩情也最重,努力學習侍奉父母的禮節,把孝道當成一項偉大的事業,用心經營,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間。父慈子孝,不一定讓我們的家庭富裕有錢,不一定有花園別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卻可以建立天然和諧的秩序,讓我們活在安和勒逸的環境中。家,如果是一個人的堡壘,孝。就是堡壘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讓我們用孝行把家固成金石堡壘。
弟子規讀書心得2
讀一本好書,猶如同一位智者談話;讀一本好書,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讀一本好書,可以從中學到無窮的知識。而《弟子規》可謂是好書之一。
人們常說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那么,怎樣才算孝敬父母呢?《弟子規》告訴了我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聽父母的話,當父母叫我們時,應及時回答,當父母讓我們做事時,我們應趕快放下手中事,去幫助父母,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中去幫助父母,從日常小事做起。
對于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做到和睦相處。大的要關心小的,小的也要尊敬父母,尊敬比自己大的長輩,語言要和藹溫和一些,不要尖酸刻薄,必要時,可以退一步海闊天空。
做人最基本的是要講究誠信。是的,誠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凡出言,信為先,奚可焉……”這段出自《弟子規》的話清楚的告訴我們如何講誠信,但凡是出自于自己的話語,答應別人的事也一定要做到。不論是一件小事,還是一件大事,只要你給予了他人,你就一定要做到。講信用的人,往往是歡迎的人了;誠信的商店,往往是生意最火爆的商店了……做人要講誠信,乃是從古至今永不變更的事實。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些小心思,那就是得到別人仰慕,而《弟子規》中的一段話也講到“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一個人只要有才華,不驕傲自大,那么他就能夠受到別人的尊敬。
通過讀《弟子規》,我的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變了自身的一些缺點,學習了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弟子規》不愧是一本好書!
弟子規讀書心得3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時期山西江州人李玉秀寫的。這本書以《論語學》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親人。如果你有余力,你將從學習文本開始,教人們如何以三字韻語的形式對待人們。
學習弟子規,讓我找到答案。弟子規總序的開頭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次信。泛愛眾,親仁。有余力,學文。它從人的根本出發,教育我們從這些方面塑造自己的美德。第一孝,也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孝敬父母。如果一個人甚至不能尊重他的`父母,那么他就失去了生活的基礎,對長輩、領導、老師、兄弟、朋友更不用說發自內心的尊重了,他所做的很難得到認可。
泛愛眾,親仁。有余力,學文。這意味著在與公眾交流時,我們應該平等仁慈,經常接近仁慈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是學習的基礎,必須做。假如做了還有余遐,還要學習一些其面的知識來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學習,經常學習別人的優勢,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約束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和培養。
親愛的我,孝為什么難,親恨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無論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孝順父母親人。
弟子規讀書心得4
從小養成得體的行為舉止,對于一個人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是個人的修養問題,有的時候,甚至還會影響到個人未來的命運……
-------題記
父母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面對這個兩百多年前的站立規矩:言行慎重。《弟子規》告訴我們:這是必須要從小養成的習慣。
在走路的.時候,不要慌慌張張,要一步一步從容穩重的走;站著的時候,不能歪歪扭扭;叩拜時,不能開玩笑,要嚴肅、恭恭敬敬的彎下腰;在面對長輩時,行禮要心存恭敬,舉止得當,從容小心。
站的時候,不能彎腰駝背更加不能抖腳。站如松,要像松樹一樣挺拔。要抬頭挺胸,義氣凜然。
走路要有走路的樣子。步伐不要匆忙亂趕,行如風。腳步要像風一樣的輕盈,使人內心自在。
坐的時候,不能亂動,亂摸。坐如鐘,坐時要像鋼鐘一樣穩重。
睡覺的時候,不能翻來覆去。臥如弓。身體自然彎曲就像一張弓一樣。
人不可以太注重外表,多注意這個人的內在,通過觀察一個人,觀察他是不是手守禮、尊禮,懂禮,可以看出這個人在社會中有沒有地位;觀察他的,也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未來成就……
《弟子規》中又提到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視的東西。一、在古代進門時,腳不能踩在門檻上;二、在站的時候,不能一直腳支撐著整個身體,這樣顯得十分沒有禮貌;三、坐在地上時,大腿不能岔開;四、坐或站的時候,不能搖動大腿……這些舉動,都會讓你顯得很輕浮,在社會上不能生存,也會導致長輩不喜歡,也沒有人愿意和你做朋友……
一個注重外表禮儀的人就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尊嚴、自信與威嚴,也得到了別人對你的尊重。一個有修養的人,一定是一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人,當然,她也會做到: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的要求。我想,這些都能做到,一定是一個在社會中人緣好,容易被接受,前途一片光明的人!如果,覺醒的話,就朝這個目標前進吧,你的付出,一定會有你想要回報,加油。
弟子規讀書心得5
最近,我愛上了《弟子規》。每天早上我都會在《弟子規》的朗讀聲中醒來,這是媽媽在電讀機中為我設置的。開始,我只是喜歡聽并隨著朗讀。
時間長了我就問媽媽其中每句話的意思。媽媽告送我:“《弟子規》中的每個字都蘊藏著極其深刻的道理,是我們如今不得不去理解的透徹。古圣人孔子用簡單的字句描繪出人生的事情,每件事都意味著一個人生哲理。”如“父母勿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著。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們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應該的。我們應盡心盡力地去為父母“服務”,因為爸爸媽媽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必定換不完!
在生活中,我想我做的還不夠,每天放學回到家,爸爸累了一天了回到家,渾身酸疼,而我卻因為作業發牢騷。“來,好女兒給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的話音剛落,我就不耐煩的說:“沒有時間,沒看見我在這寫作業嗎?”現在想起來,覺得自己錯了,爸爸累了還不是為了我嗎?我就算毫不猶豫的給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對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了事的時候,總是被媽媽說一通。當然,我那是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似我表面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發出了許多的不滿。可是理解了《弟子規》內容后,我知道了媽媽都是為我好,為了我能有個美好的未來。正如大人們整天總嘮叨的,我們就像棵小樹,不為他修枝剪葉,總也長不成一棵參天大樹。
今后,我要管好自己,用心做好自己想做的事,用《弟子規》來約束自己。“孝、悌、謹、信、愛、仁”就是一個人最應該擁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學習孔圣人對我們的教育與引導。
弟子規讀書心得6
所謂德,即:道德。道是自然規律,德是力行。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實踐,真干,處處力行弟子規,才是真正的學習,因為學而不習,等于無學。“不力行但學問,長浮華成何人”。
力行也一定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身教勝于言教。所以末學要感恩我們的孩子們,他們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幫助老師們成長,這就是“教學相長”的最好體現。末學更要知難而進,好好學習和領悟教育的真諦。讓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能為每位孩子傳道,授業,解惑,這是末學現在最大的目標和志向。
教育無小事,他不光只是在課堂上,更多的是將其落實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心為孩子著想,用一雙敏銳智慧的雙眼觀察孩子,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先知其心,然后才能救其失也。用真誠的心喚醒孩子本善的'心,讓他們順著天性幸福成長。
但,茍不教,性乃遷,順“天性”而非“個性”,這兩個詞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其根本區別在于:一個無私利他,一個自私自利。所以,要從小給孩子灌輸正知正念,培養浩然正氣,為自己培福積福,再造福,那么,他的晚年必定是幸福圓滿的。人生最難得的莫過于此。
讓末學跟孩子一起努力,從當下做起,一步一步向幸福出發!
弟子規讀書心得7
今年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青少年版《弟子規》讓我背誦,一開始我只能囫圇吞棗地背誦,在一遍遍地誦讀中我逐漸理解和領悟《弟子規》中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了。
“首孝悌”教育我首先要孝敬父母,因為父母辛辛苦苦打工掙錢,自己省吃儉用,讓我吃好穿好。我怎能不感恩呢?怎能忘記這些舐犢之恩呢?
“父母教,須靜聽”父母就算是嘮嘮叨叨,我也要聽從他們的教誨,畢竟他們這樣做都是為我好,不管怎樣父母都是愛我的。
“身有傷,貽親憂。”他的意思是如果我們身體受到傷害,父母就會擔心。
記得有好幾次,我感冒打點滴,媽媽看到針管扎進我的身體時,媽媽眼淚都快滴下來了。媽媽這樣的愛我,我一定要做個,令父母驕傲的`孩子。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他的意思是:不管吃什么,要請長輩先用,如果和長輩子一起,要請長輩先做,如果和長輩一起走,應讓長輩先走。
以前家里無論有什么好吃的,都是我最先品嘗,甚至都是我獨自享用。現在我家有什么好吃的我會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先嘗,如果他們不肯嘗,我就說:“你們不吃,我也不吃了。”
以前家里來客人,我就像沒看見一樣,現在我家來客人了,我會和父母一起端茶,搬凳子讓客人做。在學校碰到老師了出了問好外,我會主動讓老師先走。
“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告訴我書房里物品要擺放整齊了,書桌要清潔干凈,學習用品擺放工整。
以前我的書房總是媽媽幫我收拾,寫完作業后我的書文具也是媽媽收拾,現在這些都是我自來收拾了,媽媽現在夸我的書房比以前更整潔。
《弟子規》讓我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還不止這些,總之,我要感謝《弟子規》這本書,因為在他的引導鞭策下,我成為了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父母養中的好女兒,叔叔阿姨們眼中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書心得8
《弟子規》這本書就像國學經典這眾多繁星中最亮的一顆,照亮心靈,使我感觸頗深。
這本書對我感觸最深的是孝親、誠實守信這兩部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每天早出晚歸地為我們奔波,我們應該感謝他們。當父母回到家還在做家務、勞動時,他們叫你幫忙做一下,我們要立刻行動幫忙,不能拖拖拉拉。有一次我在看書,看著看著,媽媽忽然在廚房喊我去洗菜,我十分不情愿,心想:為什么叫我去,不叫姐姐去洗。媽媽又提高聲音叫了我一遍,我這才慢慢地離開書本,慢慢地走過去。媽媽生氣極了,臉色蒼白:“你怎么拖拖拉拉的,我叫你做一下事情都不情愿!”事后我想了想,覺得自己錯了,媽媽那么辛苦,叫自己幫一下忙都不愿意。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誠實守信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你向別人借東西,借錢,要及時還給人家;對待別人要坦誠相待,說實話;聚在一起要準時到達,不要讓別人等你很久。這些都是誠實守信的.基本要點,如果做到了,你與別人之間的關系就會和諧,別人也會信任你;如果你不守信用、不誠實,別人就不會再信任你,尋求幫助是也不會再有人幫你。只要人人都誠信,那人與人就會更加和諧,生活更加美好。
《弟子規》的句子雖短,但句句都是精華,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我們要用上面的句子來規范自己。弟子規所講述的每一個道理,都給我帶來了啟示。“孝、悌、謹、信、愛、仁”就是每個人應擁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愛做學習孔圣人對我們的教育與引導!
《弟子規》,這就是學生的傳統,學生的文明,魅力無窮!
弟子規讀書心得9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里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因為有愛所以你的生活就充滿陽光
陽光灑在公路上,公車緩緩的靠站停下。被華麗的服飾裹著的人們,手上大包小包的簇擁上車。可憐的小妹妹卻被擠得離車門一點一點遠去,最后終于上了車,一個阿姨讓了座埋頭走了。接踵而來的大叔,滿臉躺著汗水,略喘息著。行李沒有空位放,無奈的一聲輕嘆。抱著孩子的.媽媽靠著座位,身體伴隨車的慣性傾斜著,然而抱著孩子的雙手姿勢還保持著,寶寶依舊在手中靜靜的睡著。車門正要關閉,最后上來的是那位可憐的老奶奶,佝僂的身體,伸出一只干癟了的手拍著車門。門始終再次打開,老奶奶只好站在靠前門的階梯處。端詳了一下雙鬢,一直凝視著玻璃外面的世界……
車上座無虛席。連談笑聲也只存在過去。車開了,是那么緩慢而顯得沉重。
冰涼的空氣縈繞在我們的身邊。是金錢蒙蔽了雙眼,是欺騙歷練出冰冷的心,還是社會的風氣籠罩了灰蒙蒙的世界?
黑夜,被繁華的城市點綴得燦爛迷人,也許某些人正在陶醉……而有些東西卻悄無聲息的失去著。我們一起仰望這一片屬于我們的天空。我們需要更多的互動,來交流彼此的心扉。我們需要那一抹溫柔的微笑,來包容對方。我們需要伸出每一雙手美麗了未來!讓愛佇立在心中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么才能做呢?學知識。怎么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書心得10
讀完《弟子規》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單在孝方面就覺得做的遠遠不夠,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于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弟子規》的實質是孝在先,友愛兄弟姐妹,對己謹信,對人仁愛,有能力在學習知識。至于其中的實際做法,我們能做的`,去做,不適應現在社會的方式,我們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規》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讓我們一般人望塵莫及,而是時時刻刻在我們周圍,時時刻刻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不按照這個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難行。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文化,是我們傳統道德觀。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
弟子規讀書心得11
遇上《弟子規》是一生中我最大的財富。一年級的時候,呂老師常常把《弟子規》的內容穿插進兒歌、故事中讓我們學習。
由于它讀起來瑯瑯上口,像兒歌一樣,所以我很容易就記住了,還時不時的在家里“賣弄”一番。你看,那個背著手,晃著頭,唱著“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的小女孩不就是我嗎?遇上《弟子規》后,我做每件事情都會以《弟子規》作為尺子,用它來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次,呂老師布置我們背誦《燕子》,由于課文比較長,我常常記不住,總背錯,媽媽叫我一次又一次地重背,我有點不耐煩了,真想丟下書本睡覺去了。忽然,我看到書桌旁的《弟子規》,想到其中有一句“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頓時,我豁然開朗,鼓勵自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這樣,我又繼續一段一段的背,終于把課文背下來了,媽媽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當第二天呂老師檢查背誦時,我流利地把課文背出來,還受到老師的表揚呢!從此以后,每當遇到什么困難,我都不怕了。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弟子規》也改變了我的不少壞習慣。以前,我的房間最亂的時候簡直可以稱作垃圾房,地上、桌子上、窗臺上,隨處可見我的書本和玩具,就連床上也堆滿了東西,所以我經常拿錯書或者干脆找不到我要找的東西。現在我的房間可比過去整潔多了,因為我想做到“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
我的變化還不止這些呢!原來在家里不管誰指出我的缺點,我都要和他們爭辯一番,現在我學會先檢查自己了;在和別人的相處中,我學會了謙讓,不再為小事斤斤計較;另外我還能做到不隨便承諾別人,承諾過的事情,一定要想盡辦法做到。家人都說我長大了,越來越懂事了。《弟子規》給了我前進的動力,讓我勇往直前。三更有夢書當枕,何樂而不為?同學們,讓我們都與經典同行,與知識為伴,與真理為友,用最靜心的閱讀,來填實自己比天空更廣闊的心靈!
弟子規讀書心得12
《弟子規》我的最愛“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手捧著書卷,在一次次朗讀聲中,我陶醉了,我似乎看到圣人正向我走來講述他的經歷。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中的典范,讓我看了深有體會。“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是呀,幾千年的古人尚且知道時間易逝,人生短暫,而我們呢?雖然每天都背著“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也時常勸告別人“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可又有幾個能真正做到惜時如金呢?我總覺得自己還小,還能生活很多年,用不著愁,就大把大把地浪費時間。
有時,當老師在課堂上全力授課的時候,我們卻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一節課下來,也不知道老師到底講了什么。對于老師的作業,一心只想著快點寫完,應付了事,從不考慮字體的好壞和作業質量。不會做的題目等老師講或者干脆照著別人的答案一抄,草草了事完成,從未想過自己動腦思考,難道這樣的學習不就叫浪費時間嗎?回到家,書包一扔,便一頭鉆進電視的精彩節目或電腦的網絡游戲里,玩得不亦樂乎。
有時甚至連吃飯都忘記了,晚上也是在父母的一再催促甚至呵斥下才肯睡覺。老師常說,如果我們能把玩的'心思用在學習上一半,這還愁搞不好自己的學習嗎?“老易至,惜此時”,圣人的勸誡一次次在耳邊響起,我不得不反省自己。春去春會來,花謝花再開,萬物在盛衰交替中輪回出現,而我們的少年時期只有一次,我們赤裸裸地來到這世界,難道我們就甘心白白走一趟嗎?
不,決不!決不能讓生命白白地浪費!《弟子規》,觸動了我的心弦,凈化了我的靈魂,它不愧為中華文化的經典,它正以自身特殊的魅力感染著每一位炎黃子孫!當古老的鐘聲再次響起,讓我們一起徜徉在這美妙的文化經典里“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弟子規讀書心得13
在看《弟子規》的過程中,我覺得最重要的部分,是孝。孝,光看字的結構就能明白它的含義,上老下子,強調著血緣延續的重要性。今天我們雖然是小輩,但是,今天的小輩也是將來的長輩,如果在我們做小輩的時候不孝順長輩,那將來我們做長輩了又怎么能指望我們的小輩會來孝順我們呢?現在的我們,父母叫我們,我們忙著自己的事情,根本不理父母,往往還會不耐煩。在爸爸媽媽教育、教訓我們的時候有幾個心里是沒有抵觸情緒的?總覺得父母管我們管的太多了,總是和父母頂嘴。父母讓我們幫忙做什么的時候,我們會找理由開脫,而我們需要父母為我們做什么的時候,父母總是義不容辭。所以說“恩重如山”這四個字,是世界上每一位父母都擔當得起的。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臥冰求鯉”的,故事中王祥的'孝順感動了天。王祥早年喪母,但他的繼母并不喜歡他,還常常在王祥的父親面前挑撥離間,說這個兒子不好,不孝順。所以,年幼的王祥不僅得不到母親的關愛,就連父愛也感受不到。但即使是這樣,王祥也還是一如既往的對父母好,孝順父母,在父母患病的時候衣不解帶地伺候。繼母經常想要吃鯉魚,王祥都盡力滿足繼母的要求。一次,在一個大冬天,繼母生病了,想吃鯉魚,但是河水已經結了厚厚的一層冰,而繼母依然想吃鯉魚,王祥沒有辦法,只好赤身在冰上祈禱。突然冰裂開了,兩條鯉魚從河里跳了出來。即使是對自己并不慈愛的繼母,王祥也一樣如此努力地滿足她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國的傳統當中,孝是無條件的。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孝是相互的,父母對我們好,我們才要孝敬他們,那隱藏的意思就是,如果父母因為某些原因對你稍微差了一點,我們就不孝敬他們了。這在傳統當中是絕對不允許的,孝就是人的根本。父母為我們做了那么多,我們也應該一下,自己為父母做過了什么?對我們恩重如山的父母,我們怎能不孝敬他們呢?
弟子規讀書心得14
今天又到了我們每周二的師生閱讀日,同學們和老師都各自拿著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津津有味的讀著,我讀的是《弟子規》,它里面每一個故事都含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讀完讓我感觸多多。這本由大教育家孔子先生編寫而成的書,那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教育我們要如何做人,做一個會感恩的人。怎樣感恩為我們嘔心瀝血付出的爸爸、媽媽、老師、朋友。《弟子規》讓我從中吸收到了陽光雨露,讓我放飛自己的心緒。
“弟子規,圣人訓”;守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些都是在說,從古代而得到的教導,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然后要謹慎約束自己,對人誠實守信,不失口,博愛民眾,只要做好了這些有余力的事,就可以改變自身的毛病。書中不僅傳授了我們許多豐富的文學知識,還教會了我們怎樣學會感恩父母,“感恩父母,人人都會”但未必人人都能讓父母感到欣慰,“感恩”要有著端正的態度。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當父母教訓我們的時候,必須恭恭敬敬的傾聽著;當父母責備我們的時候,必須從容接受;當父母呼叫我們的時候,必須馬上回應,不得遲疑;當父母叫我們辦事的時候,應馬上行動,不可以拖延偷懶。以后在生活中我會謹記于心,盡自己的'能力去孝敬自己的父母。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我最喜歡“王裒聞雷泣墓”,這個小故事,王裒從小就是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的人,父親在他很小時就去世了,他的母親非常怕雷聲,每當打雷時他立刻便到母親的房間里安慰母親,后來母親去世了,作為兒子他十分傷心,雖然母親去世了,但只要一打雷他就跪拜在母親的墳前。
王裒這種行為,使我教育匪淺,深受感動。父母對我們恩重如山而作為兒女的我們卻一點都不知心。讀了《弟子規》以后,它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還使我可以穿越時空,縱橫古今中外的知識,也讓我懂得了怎么去孝敬自己的父母,以后做一個感恩父母的人。
教師評語:孩子“閱讀點燃思想的火花,”希望讓喜歡閱讀的你一生與書相伴,不僅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還要做一個會感恩的人。
弟子規讀書心得15
在今天的課上我學了一首古詩“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
我覺得做人應該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團結友愛,說起孝我想起一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民筍的小孩子,九歲。他的母親死后,他的父親就為他找了一個繼母,過了幾年他的繼母生了兩個弟弟,他們一直都很幸福直到民筍的父親去遠方打工。從那一天開始民筍的命運就有了很大的變化,他每天都去上山砍柴、提水……
民筍是一個善良的孩子,他的繼母和兩個弟弟經常吃到美味的佳肴,而他只能吃一些殘羹剩飯和菜葉子。但是他從來沒有埋怨過他的繼母,他每天都勤奮地干活,為家里做出了很多貢獻。冬天來了,民筍的父親帶著一家人到山上旅游。在一個轉彎處,馬車差點掉下懸崖。民筍被凍僵了,無法拉住馬車,差點導致家人遇險。可是他的父親卻用鞭子抽打他,民筍的'衣服破了開來,襯里里面竟然不是棉花!
當小荷的父親看到繼母虐待自己的女兒,決定與繼母離婚。但小荷跪在父親面前說:“沒有了繼母,我們家會更加窮困潦倒。”聽了小荷的話,他的繼母被感動了,父親沒有和繼母離婚。后來孔子到了他們家,看到小荷的聰明和孝順,決定收小荷為他的弟子。
讓我們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
【弟子規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弟子規》讀書心得10-19
弟子規讀書心得12-29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01-31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01-06
弟子規心得11-23
【薦】《弟子規》讀書心得12-28
《弟子規》讀書心得【熱】12-28
【熱】《弟子規》讀書心得12-27
弟子規優秀讀書心得01-07
弟子規讀書心得范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