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后感(通用3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后感1
《弟子規》,是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弟子按照孔子的言行寫出來的一本書,最近老師在讓我們背誦,為的是讓我們記住怎么才能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好人。
我一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就想到了自己:媽媽叫我過來我都是慢吞吞才走過去。媽媽叫我做事,我就拖拖拉拉的,今天的.事明天干,明天的事后天干。直到讀到那兩句話,媽媽說一我不說二,對我可有幫助了!
我讀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就很少和爸爸媽媽吵架了,反而聽從爸爸媽媽的意見,慢慢改正我的缺點增強我的優點,使我盡量快點變成一位好學生。
我讀到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我就很少擅自做主了。以前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現在都要向我的上級爸爸媽媽請示一下這能不能做。能,那我就去做;不能,那我就不做。
總而言之,《弟子規》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把我從一個調皮的孩子變成了一個規范的學生。
《弟子規》讀后感2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弟子規》讀后感3
《弟子規》是一本好書,多讀對我們有好處,可以幫我們改掉許多壞毛病。
以前,我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我那時十分貪玩,有時間就去和同學們去玩。
有一次,我出去玩。過了很久也沒有回家。媽媽到處找我,都不見我人影,媽媽就非常著急,到處去找我。過了一會兒,我玩累了,一回到家,媽媽就就對我說:“你去哪里了?我還以為你不見了呢!”媽媽是很著急,但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情況。
還有一次,我床上把被子蒙著頭睡,媽媽沒發現我,就出去找我,到處問同學我在那里,但都沒問到。當媽媽回家時,她就發現我已經在床上熟睡了呢!真是有驚無險啊!
我學了《弟子規》之中的“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無變。”這句話的意思是“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時也要向父母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我們。”之后,我就再也沒有這樣了。
【《弟子規》讀后感】相關文章:
弟子規讀后感 弟子規讀后感03-30
《弟子規》讀后感集合弟子規第四篇誠信12-11
弟子規心得11-23
《弟子規》全文04-28
弟子規讀后感06-12
弟子規讀后感(精選)07-05
弟子規讀后感07-11
弟子規讀后感07-11
《弟子規》讀后感(精選)07-11
弟子規讀后感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