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弟子規》讀書心得

    時間:2024-04-19 07:01:58 弟子規讀后感 我要投稿

    《弟子規》讀書心得15篇【合集】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書心得15篇【合集】

    《弟子規》讀書心得1

      最近,拜讀了我們祖先的杰作《弟子規》,這本書全文不過360句,計1080字,其基本內容,是融合古代圣賢對青少年學生的訓誡,教誨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規》即據此編寫,先后有序地講解了學童們孝敬父母、關愛兄弟、修身養性、為人處世、讀書求學的生活基礎規范。這本書分為入則孝、處則弟、謹篇、信篇、泛愛眾、親仁和余力學文。

      細細品味后茅塞頓開,平時里對人生的點滴感悟都在圣賢的教誨中有明確的答案,字里行間充滿著人性的真正體現。

      在弟子規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凈心田。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為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為子女成材。我學了"入則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如果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為先,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如果說他能夠干成大事業,那也許是一種巧合;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后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

      《弟子規》里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自己去細細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這是弟子規第一段。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余力,則學文"。而我們現在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學文"上,大大忽略了做人教育。雖然也有品德課、政治課,卻只是背書、考試,過后水過鴨背,什么也沒留下,更別提深入骨髓的東西了。這是我們現代教育的最大失誤。

      弟子規如何教孩子做人呢?這一段講的是總的原則,后面還會具體事情具體說。總的要求是:首先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謹慎、講信用。對待大眾平等仁和,親近仁德的人,向他學習。能夠做好這些,還有精力,才可以學習知識,如果做不好這些,學習知識是沒有用的。

      這個總的教育原則,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如果每一個人能夠做到這些,我們的和諧社會才是可以期待的。機器人可以把全世界的知識放在自己的芯片上,但是他們沒有血肉,沒有靈魂,因為他們無法做到"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我們的教育,是要教育出一群機器人呢?還是要教育一群人?

      現代生活的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心理壓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難,鄰里關系緊張,同事之間互相猜忌。面對這些問題,每個人總是想盡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擺脫以上煩惱。可是,最后的結果只是顧此失彼,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快樂。

    《弟子規》讀書心得2

      一年級上學期,趙老師教我們背誦了《弟子規》。老師邊教我們認讀、背誦《弟子規》,邊給我們講解其中的意思與道理,讓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這一段告訴我父母叫我的時候,要立刻回答,不能遲緩; 父母親讓我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時間偷懶。父母辛苦的養大孩子,做為孩子也要照料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有溫暖的床鋪休息,夏天要讓他們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問早,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睡。

      我一生下來是一個只會哭的孩子,喝奶和大小便都得爸爸媽媽來照料,一天一天的把我養大,教育我、培養我,使我幸福,使我快樂。現在,爸爸媽媽接送我上學。他們上班很累了,還要給我做我最喜歡的飯菜,給我洗衣服,檢查作業。

      這一切都是爸爸媽媽給我的,我要孝敬爸爸媽媽,聽爸爸媽媽的話,好好學習,尊敬老師,做一個懂得感恩、知道回報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書心得3

      弟子規讀后感現今有很多人都誤以為在現在文明的社會,高科技、高物質享受的社會當中,傳統的文化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賢所留下來的這些文化精髓,可以說是遭人所遺棄,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寶藏它的可貴。尤其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說是已經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嘆,當今的社會不安寧,人在茫茫的人生當中,不知所為何來,可以說是茫然無知。

      我們再看世界的動態,我們也可以從最近這種局勢的發展,深深感受到世界的災難一天比一天的嚴重,許多有志之士也莫不為這樣的時代潮流在擔心著。我們也深信,如果再不好好挽救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恐怕岌岌可危了。

      我們都知道,人一生出來,與我們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優秀的下一代。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社會它的動亂,我們可以說源于家庭不健全。我們如何來改善這樣的社會,應該要從教育著手,而教育最根本的基礎點,就建立在家庭當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學校的教育,社會教育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的發揮出來。所以在今天當中,我們為什么要來學習《弟子規》,也就是這個原由。

      《弟子規》,它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礎規范。每一個人能了解你應當如何做人,不但你個人的修身會得到進步,在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滿,子孫也都可以興旺,都可以得到這些良好優秀的賢子孝孫。

      所以在古時候,他們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從小就了解應該如何把小孩教好。為什么他們這么重視?因為小孩一生出來,他沒有受到社會的污染,他很純潔。在這個時候你好好的教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惡,他就變成惡。你教他讀書,他就會瑯瑯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姊妹友愛,他會友愛。你講故事給他聽,他能牢牢的記住。所以如果錯過小孩這一段學習的這個時段,就非常的可惜。

      我們也看到很多家長他們憂心忡忡,覺得自己的子女很難教,不曉得如何教起;也很擔心社會里頭有那么多的誘惑,即使在家里好好教,都恐怕抵擋不住外頭的誘惑。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如果每一個做家長的,他都有省悟之心。什么省悟之心?有那種憂患意識,如何把自己的子女從家里、從根本做起。每一個做家長的,他們能如此做,更進一步,做家長的也學習《弟子規》,你就可以以身作則做很好的表范,讓子女來效法,這樣可以說是相得益彰。

      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會做人,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

      首先,我們就從總敘開始看起。一本書,它的開頭總是會有提要,提要就是總綱領。看到總綱領,我們就能清楚的知道,它的內容所講解的是什么。所以,“總敘”就是勾勒出《弟子規》這一本書,最主要的綱領有哪幾項。《弟子規》這一本書,可以說完全融入儒家經典的精華。從“學而篇”里頭所摘錄的一章叫“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從這一章所摘錄出來,也就是儒家教導所有學生、弟子,應該要如何盡到一個人的本分。后頭展開來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們如何落實。我們明白《弟子規》的綱領之后,我們也要深入它的義理所在,能完全明了它的內容義理所在,我們才有辦法去落實。

      “弟子規。圣人訓。”我們剛剛有提到《弟子規》就是從《論語?學而篇》所摘錄出來的,完完全全都是儒家它的經典重要所在。此地講的‘圣人訓’,我們狹義的來講,可以說就是孔老夫子;廣義來講,我們都曉得凡是古圣先賢、列祖列宗,只要他們有好的典范,他們有立教于后世的,值得我們后人學習的,我們都可以稱為訓誨、訓勉。所以我們此地所講的,它是有范圍的,所指的圣人是指的至圣先師孔老夫子,孔夫子他教我們應該如何從家庭、從自身做起。其次“首孝弟。次謹信。”最重要的我們要明了要從‘孝弟’著手。我們都曉得,我們的身體是來自父母,所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既然已經深深的明白,我們是從父母那里所來,我們就應該要知恩感恩。能知恩感恩,這個孝心才會生得起來。我們看看這個“孝”字。孝,從它的造字由來,是一個“老”字,再一個兒子的“子”,也就是指兒子背負父母,背負年紀大的父母。它告訴我們一個意義,就是代代相傳。我們要代代相傳,我們就要效法父母,我們就要照顧父母,我們就要孝順父母。能孝順父母,我們才能稟承父母的志節、父母的志向。父母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也應該好好去落實,這樣才能代代相傳。而不是我們現在當今人所感慨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一代不如一代就不叫代代相傳,就一代比一代差了。我們能代代相傳,是表示我們能接受父母的教誨,我們能承傳父母所留給我們的一些德教,我們再傳下去。“弟”,弟的意思,此地的“弟”應該讀成“悌”,在古字它是相通的,通我們現在豎心旁的“悌”。我們看一個“心”,再一個弟弟的“弟”,我們就曉得,做哥哥的他心里有弟弟的存在。什么意思?就是做哥哥的他知道懂得來照顧他的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愛他的哥哥,也要尊敬他的哥哥。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愛。“友”,古人的造字就是兩只手疊在一起。我們都曉得,兄弟姊妹都是從父母而出。在父母,視所有的.兄弟姊妹,他的這個子女完全都是一樣的,都是同氣所生,就好像一棵樹木一樣,同氣連枝。子女就像枝干一樣,父母就像樹,樹本身的樹干一樣。所以為人子女的,不但要孝順自己的父母長輩,而且在兄弟姊妹當中,還要彼此友愛,相互的照顧。我們想一想誰跟我們最親?在家庭里頭,父母之外,就是兄弟姊妹。兄弟姊妹不親,又親誰?所以圣人告訴我們,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先懂得要孝;要行孝,要行悌。這兩樣你都完全明白,你能做到了,再來我們就要懂得如何修身養性。修身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所謂“修身”,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修正自己不對的種種的言行舉止。所以接下來圣人告訴我們,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態度、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言語,一切的造作都要謹慎。簡單的講就是要有禮節,要知道制止自己不對的行為,要了解我們做任何一切事情都要合乎禮。什么叫合乎禮?就是你內心當中,要心存有恭敬之心。

      我們想到現在的人誰都不服誰,誰都高喊自由的社會里頭,人因為有這樣錯誤的觀念,自由就是為所欲為,所以社會才會這么紛亂,家庭才會不合。家里的成員才幾個人,往往沒有辦法和睦共處,所以家庭不幸福,在社會怎么會安定?人與人相處怎么不會紛爭?所以懂得約束自己,懂得禮貌,懂得一切都有恭敬心,我們在立身處世方面,就可以得到和諧。人人都能如此,社會哪有不安定的這種情形!

      你的修身做好了之后,我們接著還要下一步,還要再下一步,更提升人生的境界。這個時候我們要培養愛心,培養自己的慈悲心。

      接下來我們再看“泛愛眾。”這句。孟子說到人皆有惻隱之心。《三字經》一開端就講“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說,人,他完完全全都有善良的本性。為什么會有不善之人?原來都是因為后天環境的習染才造成的。所以當我們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舉止之后,我們還要更進一步去幫助、去愛一切大眾。有道是“施比受更有福”。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不要吝嗇自己的才華,也不要吝嗇自己的財物。如果有多余的,我們應該要及時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為什么?不但你自己得到快樂,同時也幫助更多人,可以得到你這個歡樂的分享。為什么?能解救別人、幫助別人,這是人生最大的一件樂事。所以,自古以來有說“行善最樂”;也告訴我們要有那一種愛心,沒有愛心肯定沒有辦法行善事的。

      有這樣的心情,有這樣開闊的胸襟之后,我們還要再不斷的再接再厲,這個時候我們也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境界,就是要找好老師,找良好的善知識。

      “而親仁。”善知識我們只要能遇到,我們應該不要放棄,好好的跟他學習。我們都知道,有德有修之人,他的一切造作、他的言語、他的行為都足以為后人典范。所以當我們有碰到良師益友,也千萬不要失去,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學習。在當今,我們如果找不到良師益友,圣賢的典籍可以說是陪伴我們一生最好的良師了!

      除此之外“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我們所應該做的,所應該了解的,你都可以做到。你平常這些前面所提到的,你都能注意到,你都能做到,還有多余的時間,我們也不要讓時間空過,我們更應該珍惜這個時間,好好的來充實自己。“學文”,它有多種含義,學藝文也是學文的一種。如果你在社會上工作是很專業的,你還更要再進一步的提升,就要鉆研你這個范圍的領域上,要在你的這個職業,或者說你學術范圍里頭,還要更進一步去加強、去深入。如果你是個退休之人,我們也可以展開古籍,圣賢的典籍呈現在我們面前,就仿佛是老師一樣,它教誨我們如何向圣人學習。如果是家庭主婦,把家里的事情完完全全做好之后,我們也可以翻閱古人的書籍,或者良好的典籍,都可以幫助我們提升。生活的品質能提升,人生才過得更有意義,更幸福,更美滿。如果有多余的時間,不是放在進修上面,是放在電動玩具,或者看電視無益的節目,只會污染我們的身心。我們的身心被污染,我們就沒有辦法在人生當中獲得很多古人、古圣先賢所遺留下來的一些寶貴的經驗,或者寶貴的智慧。人應當活到老,學到老,能學習的人,是最快樂的。康熙皇帝他教誡他的子孫,他就提到人應該以勞,勞動的勞,勤勞的勞,人應當以勞為福。如果人以逸,逸就是享受,就是安樂,如果以逸為一生的重點,以逸來講,就會有災禍。

      所以,我們知道圣賢他如此的教導我們,我們也應當要深思一下,我們是不是每天都在空過時間?從《弟子規》里頭,我們了解,總綱領所教導我們的五項要領,都是很值得我們重新來省思。過去我們沒有讀到《弟子規》,我們不明白;現在我們有機會讀到,我們應該重新改造自己,命運也會因此而重新過得非常得有意義。

      而《弟子規》中我記憶最深的一句話便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這句所指的是從小我們在家里,應當如何扮演好一個好的子女。從哪里開始?就從父母跟子女的應對開始。‘父母呼’,“呼”就是叫喚的意思。‘應勿緩’,“應”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緩”就是遲緩。也就是聽到父母他在呼喚、叫喚我們的時候,應該要立即的回答。

      末學也曾經指導兒童讀經,講到《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的時候,也會問他們:當父母叫你的時候,你都怎么回答?答案就有三個:我在、我在這里、干嘛。以回答父母叫他,回答“干嘛”的最多,幾乎占了三分之二。我再問他們:如果在學校老師問你、叫你,有沒有人敢回答“干嘛”的?沒有一個小孩子舉手。他們紛紛的說道:我們才不敢,老師!他不是媽媽,也不是爸爸。可見從小,小朋友在家里,做父母的的確也不注意,他們的回答是不是有禮貌。我們曉得,在家里不懂得禮節,不懂得禮貌,出外怎么會有禮節?怎么懂得要尊敬別人?所以,在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做父母的也往往忽略掉,他跟子女的應對當中是怎樣的情形。

      我們再看看現代的社會,幾乎已經變成了孩子呼,父母應。為什么?因為現在大家養育子女都非常少,一個兩個。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所以一個就是寶貝,從小就慣他。大家寵他,父母寵他,爺爺奶奶寵他,集一身的寵愛。所以從小他就養成驕慢、目中無人的這種態度,等到七、八歲這個時候要來教他,都已經相當困難了。因為他在童年當中,在四、五年當中,從兩、三歲到七、八歲,這一段不長的時間、不短的時間,他已經養成他很大、驕慢的這種態度,所以就很難及時的把他教好。

      ‘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在教我們的時候,父母教我們做任何事情,“行勿懶”就是要馬上動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我們也曉得,現在的子女功課很多,父母往往舍不得他做事,即使是家事,也都是由父母代勞。像在冬天,也曾經問過小朋友:會自己疊棉被的,請舉手?幾乎非常少,微乎其微。為什么?因為從小就是父母幫他疊被子。由此可知,小朋友這么小,幾乎一生出來他就在享受,父母從來沒有給他機會學習。所以等到父母要叫他做事,他難免就沒有辦法服從。怎么以前爸爸媽媽沒有叫我做,現在才叫我做?所以他難免就會反抗。也有很多家長都紛紛感慨說,孩子真的是叫不動,叫他寫功課不寫,叫他洗澡也不洗;可是不用叫的,看電視、打電動樣樣都行。

      我們也曉得,由這一點來看,我們知道從小有很多家長,他就不明白應該如何來教育自己的子弟。也有很多人,他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小孩子很小,他不懂;小孩子很可愛,就讓他玩;他很天真,他很漂亮,他很可愛。什么都舍不得,這個不是在幫他,而是在害他。過去的人,從兩、三歲會自己吃飯,會走路,就開始教育他。從父母呼喚他,就教他學習要趕快回應;從父母叫他做事,他就要及時的趕快去做。從小就要訓練,你沒有訓練,到大了他不但不會料理自己,而且精神也可以說非常的散漫。我們從很多學生的習慣,他們的習氣毛病,也可以略知一二。

      在同讀完《弟子規》后感到很愧疚。孝。自己是否盡心做到?是否以對父母的恭敬心而對天下父母長輩?是否努力上進完善自己的德志?是否處處恪守自己言行,不讓父母蒙羞?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孝,須用一生的精力去做才算完善。

    《弟子規》讀書心得4

      讀過《弟子規》的"冬則溫,夏則?;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后我明白了做人首先要講一個"孝"字。我們要好好陷阱我們父母。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要隨時查看父母的'衣、食、住、行是否合理,不能讓父母擔心。既然古人都懂得,以"孝"為先,說什么也不讓自我父母受罪,如果看到自我的父母受罪,而幫不上忙的話,就會十分心痛。我們也就應向他們學習,畢竟父母是生我們,養我們的最親的人,不論他們對我們多不好,我們也要抱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孝敬我們的父母。我們英愛像古人一樣關心父母、愛護父母、孝敬父母、照顧父母。

      我們就應孝敬父母,感謝父母從心底里感謝,一輩子為了子女幸福的每位父母。是他們給予我們一生的光明,我們就應孝敬他們,尊重他們啊!

    《弟子規》讀書心得5

      自從讀了《弟子規》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慮的還有很多很多,演戲很容易,做人卻很難,戲可以演過無數次,人生的機會卻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戲,難做的是人;戲是虛構的,人卻是真實的;戲進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場戲,心靈美好的人,夢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夢幻,絕不是虛幻)人活一口氣,要活得有志氣——為喘氣而活,僅活著而已;活得有志氣,死得也美麗。昨天是曾經,是過去,今天是面臨,是現實,不要在昨天里沉媚,應該在今天中開創!

      在學生主修的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凈心田。同學們,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為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為子女成材。我們學了“入則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為先。

      《弟子規》里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細細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在我的'童年的時候,原以為女兒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得聽從我的指揮,聽從我的命令任我擺布。自從我學了《弟子規》,我知道了父母對我的愛,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馬上坐在椅子上,從不過問父母的感受,還大聲的叫:“給我來一杯水”,晚上要吃飯的時候,我大聲叫了一句:“把飯端來”,媽媽把飯端來時,我沒有及時接應,只是說:“放在這,我先看電視,等一下再吃”。可自從我學了《弟子規》中的“出則悌”之后,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氣了,聽從父母教誨,順從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壞習慣更多,一時改不了,比如吃晚飯時,爸爸媽媽還沒坐下,我就先坐下開吃了,這樣是不好的。有道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來指點迷津,這就是圣人的教海,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會兒就直叫他們名字。可學了《弟子規》里有一句:“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從此以后,我會有事無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們非常欣慰,他們還都說我乖了呢,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呀!

    《弟子規》讀書心得6

      今天,我讀了清代文學家李毓的《弟子規》,使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

      要牢記《弟子規》中的訓戒,具備一定的素質,規范自己的'言行,牢牢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弟子規》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它能讓你明白許多人生道理,它能教你如何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它會使你迸發出無限的感想!

    《弟子規》讀書心得7

      最近重新翻讀了曾經學習過的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再次翻閱,讓使我慢慢感悟了《弟子規》的涵義。原來做人也有很多規章,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導。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由于,究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遺忘哺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里面也有寫到“友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敬重父母、親人。

      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發生那一幕幕:

      陽光灑在大路上,公車緩緩的靠站停下。被華麗的服飾裹著的人們,手上大包小包的分散上車。可憐的小妹妹卻被擠得離車門一點一點遠去,最終最終上了車,一個阿姨讓了座埋頭走了。接踵而來的大叔,滿臉躺著汗水,略喘息著。行李沒有空位放,無奈的一聲輕嘆。抱著孩子的媽媽靠著座位,身體伴隨車的慣性傾斜著,然而抱著孩子的雙手姿態還保持著,寶寶照舊在手中悄悄的睡著。車門剛要關閉,最終上來的是那位可憐的老奶奶,佝僂的身體,伸出一只干癟了的'手拍著車門。門始終再次打開,老奶奶只好站在靠前門的階梯處。端詳了一下雙鬢,始終注視著玻璃外面的世界。

      車上座無虛席。連談笑聲也只存在過去。車開了,是那么緩慢而顯得沉重。

      冰涼的空氣縈繞在我們的身邊。是金錢蒙蔽了雙眼,是哄騙歷練出冰冷的心,還是社會的風氣覆蓋了灰蒙蒙的世界?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么才能做呢?學學問。怎么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肯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關心,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書心得8

      今天暑假,我讀了一本國學經典——《弟子規》,“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朗朗上口,易讀易誦,像唱歌一樣,非常有趣。他的意思是《弟子規》是圣人對后生的訓導:首先要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做人要謹慎,講信用。

      兩千年前的古圣人告訴我們“孝悌”和“謹信”是做人的根本,我們是 21 世紀的現代人更應該時刻謹記圣人訓,并履行到實際行動中去。

      我們的生命源于父母,是父母哺育了我們,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撫養長大,供我們學習,給我們溫暖。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去回報父母。

      當父母忙碌了一天,疲憊地回到家里,我們為他們送去一句甜甜的問候: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快坐下歇歇吧!當父母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主動伸出我們的小手,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父母生日的時候,及時為他們送上一份美好的禮物,送上一句誠摯的祝福。我們更應該虛心好學、勤奮上進,用優秀的成績讓父母歡心。

      “人無信則不立”書后的小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宋濂是古代的大學問家。幼年的.他家境十分貧寒,只能向別人借書抄書。一次,宋濂借到了一本他非常喜歡的書,可說好明天一早得還給人家,于是宋濂忍受著嚴寒,抄了整整一夜,將書抄完。第二天早上按時把書還給別人。宋濂用自己的誠信贏得了別人的信任,也贏得了自己輝煌的人生。

      誠信是每天按時地交給老師那工整的作業本;誠信是讓家長簽名的考試卷;誠信是答應別人的事能做到。

      誠實守信、孝順父母,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弟子規》讀書心得9

      今年暑假,爺爺要我學習《弟子規》。他說這本手冊主要講述了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要我對照自己的行為認真閱讀。我一聽來了興趣,心想自己平常是許多大人夸獎的好孩子,應該不會與書中所說的有多大差距吧。

      我每天認真閱讀《弟子規》,慢慢地,我發現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上還存在許多缺點。

      《弟子規》中說:“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可是我呢?房間里亂七八糟,床上一個文具盒,地上一支鋼筆,三年級的書和四年級的書被胡亂地堆在一起。墻壁也成了一幅五花八門的“展覽圖”,這邊畫個小白兔,那邊畫只大老虎。我的書案成了我的“調色板”和“算術驗算紙”,盡是五顏六色的圈圈和橫七豎八的算術式。還有,奶奶經常叫我整理房間,而我卻我行我素。比如練毛筆字,我有時忘記蓋上墨盒,奶奶說一走進我的房間,就會聞到一股墨汁“香味”。她還從洗衣機里撈出過一件“黑衣”。咦?我怎么會有黑衣服呢?原來是我不小心把毛筆扔到洗衣機里去了。唉,真是粗心大意。

      《弟子規》中說:“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簡直比登天還難。在看書時,如果有同學叫我去玩,我就會一蹦三尺高,把書往身后匆匆一扔就溜出去了。一本新書在我手上用不了幾天就會變成“爛渣書”,你看,四年級的`數學書被我折騰得“粉身碎骨”,語文書也成了“書a耙”,可我從來不去理會它們。現在想來,我的好好整理一下,保持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說:“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唉,說到這一點,我很慚愧。我只要一生氣,往往會大發雷霆,任憑誰怎么開導,我都不理睬。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下棋,只要爸爸的棋子比我的多,我就嘀咕著不想再下。不管爸爸怎么說,我就是不下。最后,當然免不了讓爸爸舉起“手”向我揮來。雖然我不敢再頂撞,但是我還是堅持不肯下。我主要是害怕失敗。我現在知道了,這種陛格不好,需要慢慢改掉。

      讀完《弟子規》,我認識到了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上的缺點,也找到了改正缺點的信心,因為“圣與賢,可馴致”!

    《弟子規》讀書心得10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張愛玲說,于千萬年之中,在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就趕上了讀《錢文忠解讀弟子規》這本書,給我的就是剛好趕上的這種感覺。雖說《弟子規》是一本啟蒙讀物,不過我要是在孩提時代就已經讀過的話,恐怕不會有多么深刻的見解,甚至于會因為半知半解而淺嘗輒止,錯過經典。誠然,在適當的年齡讀相應的書籍也是很重要的。

      以本人為例,相信現在很多學生跟我一樣,特別是理工類的學生,對文學經典幾乎沒有一點嗅覺,更別說文言文類的.讀本了,平常肯定也沒怎么讀過這類書籍,讀了也會是一知半解,很少會聯想到現實當中,產生自己的思考和見解。本書作者錢文忠先生風趣幽默,以全新的視角,借助大量故事和案例,融入對現實的深層次思考,為我們解讀《弟子規》這一經典,使其所表達的思想更加淺顯易懂,耐人尋味。

      本書按照《弟子規》總序的順序為我們見解弟子規,分別詳細的講解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這七個部分。百善孝為先,讀弟子規,我覺得關于孝,我還是做的不錯的,幾乎每兩天就給家里打一次電話,跟爸爸媽媽聊聊身邊的人和發生的事,常常報喜不報憂,怕他們會過多擔心我,我希望他們過得開心幸福。在讀這部分時,常常不覺眼睛會澀澀的,覺得自己的父母很平凡但卻很偉大,老爸雖然會去小賭,但為人老實,勤奮,很愛我們,常常跟我說,我努力賺錢,你也要努力讀書哦。老媽每次吃飯都會把最好的夾給我們,雖然啰嗦,卻是滿滿的愛意,每次打電話,都會跟我說別太省了,多吃點好吃的,而我常常會回答放心啦,你們在家才別太省,您兒子在學校生活的很好,一點都不省。對他們的愛,我從不吝嗇表達,雖然對于一個男孩子來說,這著實會有點矯情,但我無所謂,因為我要讓他們感受到,他們兒子也是愛他們的。記得高中時每次回校前我都會給我媽媽和奶奶一個擁抱,記得去年幫老爸買了部手機后我在鎖屏界面上寫了爸,我愛你四個字。誠然,有一些方面我還是做的不夠好的,不過我會努力去做好,我知道《弟子規》教我們的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要我們實實在在去做到,因為說容易,做不易,對父母的愛,有些人很難啟齒而我比較喜歡直率點的表達方式。

      《弟子規》幾乎囊括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事情,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大到為人處世,小到行走站立,無論社會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很高的指導意義,雖然有些部分已經不合時宜,當從中引申出來的思想精髓還是值得我們繼承發揚的。

      最后,以《弟子規》中,我最喜歡的一句很美的話作為結尾,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弟子規》讀書心得11

      中華民族積淀五千年歷史文化,薪火相傳,形成了優良傳統美德,彰顯于世界文明史。從朱熹的《童蒙須知》,到王應麟的《三字經》,再到李毓秀的《弟子規》,幾代大師巨儒,秉承儒家教育傳統,注重優良品德從日常行為抓起,先立德,后立身,因此,中華啟蒙教育理論為世人所共同推崇,成為人類社會寶貴的精神財富。

      《弟子規》乃儒家圣賢之古訓,是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撰的。“規”即規范,指的是儒家的傳統思想。全書以《論語·學而篇》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用三字經形式闡述而成。它從日常倫理、出門居家、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求學做人及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闡述圣哲的智慧和人生態度,詮釋人類賴以生存的傳統價值觀,主張凡事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有諸己,求諸人,其國學高論、名師大德和哲人圣言,為國內外儒、釋、道各家共同倡導,被視為人際交往的禮儀規范和求學做人之根本。

      首先,《弟子規》告誡人們要孝敬父母親,友愛兄弟姐妹。孝悌是中華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又曰“舉忠臣與孝子之門”,這是因為守孝道者必有一顆善良仁慈之心,推此仁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必能服務于大眾,為天下人謀利益。所以,有人提議把孝道列為考察干部的必備條件,這并非沒有道理。從治身,到治家,再到治國,孝行是創造和諧社會、安樂生活的重要因素。

      其次,《弟子規》告誡人們要慎言謹行,講求信用。“若無規矩,不成方圓。”社會是有文明準則的,穿著整潔,舉止文雅,戒煙節酒等,都是個人修養的體現,作為員工也代表著公司的形象,應予充分重視。做人也是要講信用的,“誠者有信,仁者無敵”,唯有誠信待人,才能贏得信任。我公司曾因產品包裝的小小失誤,寧愿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而召回該批的全部產品,為的就是贏得客戶的信任,樹立起過硬的品牌。正因為如此,公司多次被評為“A級誠信單位”。

      再次,《弟子規》告誡人們要親愛民眾,親近仁者。一個人如果對親人、同事、朋友、客人親仁,必定會贏得廣泛的尊敬,從而樹立起崇高的威信。我國領導人的親民形象贏得了東西方社會的普遍贊譽,我們也經常說:“員工哪怕失去了一根稻草,公司也愿意用金條去換回。”公司對員工的一片愛心,也贏得了員工對公司的無限忠誠,而這正是公司沖破困難走向輝煌的重要保證。

      最后,《弟子規》告誡人們要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一個愛學習的員工必定是充滿朝氣的`,一個學習型的企業也必定是充滿活力的。唯有學習,才能跟上時代前進和企業發展的腳步,與時俱進。

      《弟子規》可讀可悟,可言可行,至平至常,至神至圣,是治學、修身、齊家之范本,亦為正心、做人、立業之經典,各個階層人物、各種年齡人、各行業職員細讀這篇文章,定會感受到中華美德的深厚底蘊,沉浸于情感教育的字里行間,從而深受其感染和熏陶。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中華國土是名副其實的禮儀之邦,但由于西方價值觀的影響,當今社會出現了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道德淪喪等現象,我們有必要通過學習經典來突出人本思想和人文關懷,傳承精神文明和傳統美德,創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

    《弟子規》讀書心得12

      我很高興通過尚學路上的圖書館平臺,讀到了我們的中國經典《弟子規》。我從這本書中得到了很多啟發。

      “父母打電話,不要放慢腳步。父母的生活,不要懶惰。”這句話讓我感到非常羞愧。我記得有一次,我媽媽染了頭,不小心把膏子染進了眼睛,叫我幫忙。但我只是玩電腦,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慢慢地回答。我母親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很多天。現在想起來,我真的太不合適了。要明白,我母親頭上的銀發是因為我而生的。

      “兄道友,兄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哥哥的要愛弟弟,做哥哥的要尊重哥哥。兄弟可以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順也包含在其中。明白了這些,每次我有好吃有趣的東西,我都會想著給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從不一個人享受。家人我夸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媽媽一直以我為榮。和表哥相處的時候,我也學會了寬容別人,體諒父母。

      “早起,晚睡,老易到,珍惜此時。“早上早起,晚上晚睡。人的一生很短暫,轉眼間從少年到老年,所以此時每個人都要珍惜寶貴的時光。我們認識的魯迅先生,一生都在與時間賽跑。他在桌子上刻的“早”字仍然印在我的'腦海里。地球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經常對助手說:“生命太短暫了。我們應該多想辦法,花很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心”,這是我的座右銘,所以我會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與時間賽跑的人。

      “你必須告訴你,你必須回去。生活是正常的,事業是不變的。”出去告訴父母,回來通知,以免父母錯過。通常生活的地方應該固定,選擇的職業或抱負應該努力完成,不要輕易改變。我以前去過哪里,我沒有告訴我的父母,當我回來的時候。自從我明白了這句話,我決心擺脫這個壞問題,成為一個讓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弟子規》是我的好老師好朋友,日夜相處,我會成為一個懂事快樂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書心得13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弟子規》。這本書使我漸漸感悟到了該怎能樣做人,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數不清地規則,因此,想受到別人的尊重,就要有規有矩。接下來,就讓我說說我的感受吧。

      “入則孝”這一篇告訴了我要孝順父母、親人。因為他們的所做所為都是為我們好,還有,不管他們愛,還是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已最誠摯的心去愛他們、孝順他們。弟子規里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就體現出來了。

      接著是“出則弟”。它講的是家中兄弟的相處之道以及如何和長輩在一起相處的規矩。在這些規范中訓練小孩謙恭有禮,懂得尊重別人,懂得怎能樣融入集體。“兄道友,弟道恭;兄北睦,孝在中”的意思就是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應做到恭敬兄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處,父母心中就快樂,在這和睦當中存在孝道。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不行,還要會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后感300字作文6

      《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十二個字: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這四句,這四句話的意思是:當你在路上遇到長輩時,要馬上向長輩打招呼、敬禮。當你要向長輩問問題,但長輩正在跟別人講話或思考等時候,我們就要在旁邊等待。這四句話也讓我改變了許多。以前,我要問老師一個問題,當時,老師正在和其他老師講話,我總會叫道:“老師老師!”直到老師聽到為止。但現在我不會這樣了,比如:當我要去找王老師問問題的時候,老師正在和家長講話,我就在旁邊慢慢的等待著老師。

      《弟子規》好似是一塊魔鏡,找出了我自生的缺點。

    《弟子規》讀書心得14

      今天,伯伯從書店給我買來一本書,上面寫著幾個大字:《弟子規》,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來,只見第一頁寫著:“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二十四個字。我看不懂,就不想再看下去,伯伯于是很認真地對我說:“這本書很有意義,你結合譯文認真看就懂了。”

      聽了伯伯的話我就坐下來,開始讀《弟子規》這本書,一會兒就把心思投入進去了,真的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這本書,是根據古代圣賢對弟子的教誨編成的,教育我們首先要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到一切言行謹慎,要講信用;和人交往時,要平等謙和,要時常親近有品德的人,并向他們學習。做好這些事情之后,如果還有剩余精力就去學習文化知識。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它給我很大的動力,就是讓我去學做一個懂禮儀,會做人,善學習的人。

      在這些句子中,我最得啟發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叫喚時,應該一聽到就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說話,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推辭偷懶。我看到這里,臉不由得紅了,我覺得我平時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記得有一次,我正在看動畫片《愛探險的朵拉》,媽媽在廚房叫我:“開泰,快幫我去買一包味精來”,我正看電視入了迷,想著還有弟弟呢?怎么不叫他去,就沒有答應媽媽。媽媽又叫我了,我心里一百個不情愿,翹起嘴巴發脾氣,很不情愿地走下樓。背后傳來媽媽的嘆氣聲。哎!現在想來太不應該了,媽媽心里會有多難受呀!媽媽,下次我再也不發脾氣了好嗎?我一定會很樂意地幫助您做更多的事情,我也要做一個懂事孝敬父母的人,為你們做力所能及的'事。

      另外,我覺得書中談到的一個讀書習慣問題對我很有用,“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我喜歡讀書,可是不太習慣做筆記,在讀書中也有不明白的地方,但是沒有馬上記下來,后來碰到一樣的問題了才后悔,想著我怎么不記下下來請教別人呢?我想,讀了這本書之后,我一定要學會邊讀書邊記筆記,然后做一個勤學好問的人。

      這本《弟子規》給我的教育很大,我一定要認真讀好這本書,還準備買一個本子把我感受最深的句子記下來,經常學習,因為它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盞指路燈。

    《弟子規》讀書心得15

      最近我有幸被學校老師特邀參加女兒所在小學舉辦的“市‘孝在我心中——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參加這個活動后,我的思想深受“孝”和“感恩”文化的洗禮,震撼心靈,受益匪淺。加上不久前拜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并對照這些年自己的行為,捫心自問,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為常的做法、想法,原來都著實不足,深感慚愧。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傳承下的精華。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它是為人子的本分。生活中,我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節。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從生活點滴做起,從我開始,要做到孝在我心中,感恩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這些足以讓我心悅誠服。《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于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么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會呢?“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余暇,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弟子規》中強調“入則孝”,就是圣賢教導我們,要從內心深愛、恭敬、感恩我們的父母。因為對我們恩德最大的,莫過于自己父母懷胎的辛勞,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們一生都無法報償。我們今天能夠有幸認識到這些圣賢人的教誨,就應該首先盡心盡力做好我們為人子之道。孝養父母,我們主要三位一體:第一是養父母之身。在生活中孝養父母,恭敬孝順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讓父母會傷心難過,平常多關心父母的身體,照顧好父母飲食、起居以及身體健康。當父母生病時,應當全心全意來盡自己的孝道,好好照顧父母,讓父母早日康復。第二是養父母之心,生活中要多與父母溝通,讓他們了解我們的生活和睦幸福,工作穩定,讓父母放心。在生活中、工作上,多聽父母給我們的意見。第三是養父母之志。我們要把“孝”融入在生活細節中,要用自己的真心去力行孝道。

      對父母的感恩就是“孝”。推而廣之,感恩則有更大的含義。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于是,選擇一種什么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么樣的一種生活。感恩,是我對待生活的態度,它并不局限于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喜,是對我們善待生活做得到的回報;怒,是培養我們耐性的時機;哀,是天將降大任于自己的先兆;樂,是生活對我的泰然處世還以的笑容。如此,還會有什么再影響到自己平靜的心緒呢?別人對自己不好,是生活在暗示我們自身有所缺陷,我們必須積極改進;別人對自己好,是生活在告訴我們要讓更多的人喜歡自己就必須再接再厲更進一步。

      感恩,并不是宣揚一種消極的宿命論,而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方式!學會感恩,不要去記恨對你不好的人。作家余杰說過一句話:“恨一個人對自己的傷害遠遠比對對方的傷害大。”學會感恩,懂得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生活是面鏡子,學會感恩,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

      因此,“學會感恩,孝敬父母”是每個人都要身體力行的準則。

    【《弟子規》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弟子規》讀書心得10-10

    弟子規讀書心得12-29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01-31

    《弟子規》讀書心得10-19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01-06

    弟子規心得11-23

    弟子規讀書心得通用10-09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優秀11-06

    【推薦】弟子規讀書心得12-31

    【薦】弟子規讀書心得12-31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