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吶喊的讀后感

    時間:2020-11-30 09:47:59 讀后感400字 我要投稿

    吶喊的讀后感

      《吶喊》是偉大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魯迅先生的作品。讀過那么多文學作品,《吶喊》文集卻讓人讀后蕩氣回腸,久久不能忘懷。

    吶喊的讀后感

      “瘋言瘋語”可所說的未必不是真話。那本寫滿“吃人”的日記是社會的真實寫照。恐怖的封建壓迫,毫不留情的扭曲了一條條靈魂;在仁義道德的面具下掩蓋的是吃人的本質。

      狂人說:“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許還有?救救孩子!”在那樣吃人的社會里,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發自內心的.狂呼。

      任何一個被壓迫,被禮教壓得喘不過氣的人都會自認而然的發出這樣的吶喊。

      可是最為可悲的是在封建禮教的壓迫和束縛下,人們沒有勇氣發出這樣的吶喊!狂人是幸福的,因為他的瘋,使他擺脫了封建禮教對心靈的摧殘和壓迫,也只有瘋子才有權利擁有純凈的靈魂,希望這個社會都是瘋子。

      科舉制度,八股取士,幾千年來抹殺了多少有識之士,磨去多少個棱角,它所塑造的是無數條沒有思想的,滿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

      《吶喊》是文集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戶曉,因為他“寫出一個我們現代國人的靈魂來”魯迅《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既表現國民性的弱點。阿Q性格極其復雜,充滿矛盾。

      他質樸又愚蠢,受盡剝削不敢正視現實,妄自尊大;對權勢者有著本能的不滿,表現出某種自發朦朧的革命要求,而又受到封建傳統觀念和正統思想的影響。但作為性格復雜的他主要性格還是“精神勝利法”即在不斷的失敗中想象自己是勝利者,用以自欺欺人。

      這種精神勝利法使阿Q不能正視現實。沒有華麗的語言,故事也不引人入勝,但在魯迅的作品中是他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對中華民族的深深地愛。

      希望通過《吶喊》小說集的吶喊,喚醒麻木的靈魂,被壓迫的人。

    【吶喊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吶喊的讀后感700字01-17

    吶喊讀后感700字12-05

    《朝花夕拾-吶喊》讀后感08-18

    《朝花夕拾.吶喊》讀后感06-22

    《朝花夕拾吶喊》讀后感11-22

    朝花夕拾吶喊讀后感11-22

    《朝花夕拾·吶喊》讀后感11-12

    《吶喊》讀后感1500字10-17

    吶喊讀后感2000字09-14

    吶喊讀后感范文1500字08-09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