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的職業化能否增強村官的吸引力呢,下面來看看村官資訊:有了“年薪”,村官少了后顧之憂。
有了“年薪”,村官少了后顧之憂
從今年開始,滁州市南譙區黃泥崗鎮萬郢村黨總支書記洪正河的工資卡上每個月會準時打來1560元基本工資。年底,根據績效考核情況,他還能一次性領到至少6300元的績效獎,再加上每月524元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洪正河每年的收入起碼在31000元以上。“以前一年收入萬把塊錢,對于村干部來說,工作時心不安,總想在外面找點事做做。現在收入上來了,退休后每月還能領到1000多塊錢的養老金,工作起來自然心安了。 ”洪正河說。
長期以來,農村基層干部因為收入低、保障弱,造成村組干部普遍不能集中時間、精力工作,也因為村官職業無勁頭、無盼頭,一些農村能人和返鄉的年輕人、大學生村官等不愿意加入村干部隊伍,造成隊伍老化、后繼乏人,農村基層組織缺乏活力。去年,省委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意見,提出一系列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特別是就加大基層保障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性意見。
南譙區去年底就村組干部待遇開展了調研,并結合區鎮兩級財政實際承受能力,出臺了《農村基層黨建激勵保障機制實施辦法》,建立村干部報酬待遇合理的增長機制、獎懲分明的激勵約束機制和老有所養的保障機制,消除村干部后顧之憂,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今年1月起,南譙區村“兩委”正職基本報酬按全區2015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標準(每人每年2.1萬元)、村“兩委”副職按正職年報酬的80%確定,由區財政全額承擔按月打卡發放;績效報酬占基本報酬的30%,并可根據“評星”標準,按不同倍數發放,由各鎮兌現。此外,今后村干部報酬每兩年調整一次,并全部辦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2009年以前,我們村干部工資經常發不出來,到年底就打個白條;2009年以后每月能拿個幾百塊錢,干工作全靠黨員的覺悟和個人的奉獻。”如今的待遇,讓64歲的施集鎮井楠村村主任謝有德感覺有了“尊嚴”。
南譙區財政每年還撥付120余萬元,按每名村民組長每年1000元標準,對基本補貼部分進行專項列支,績效補貼由各鎮確定相應標準,讓村民組長告別了“義務隊長”,有了“基本工資”。
嚴格考核,村干部開始“收心”
早上8點,施集鎮井楠村黨總支書記劉新春和其他5名村兩委成員準時來到村部及為民服務大廳的崗位。最近,土地確權剛完成,正準備頒證事宜;村環境衛生治理一刻也不能放松;村里的精準扶貧檔案加緊制作;以村委會名義流轉的120畝產業基地正緊鑼密鼓招商,發展特種茶園……“績效補貼高不高,就看干部工作能評上幾星。以前村干部只考慮當前的事情就行了,現在得考慮未來幾年的發展。 ”劉新春說。
按照星級績效報酬規定,對第一年被評為五星的村干部,其績效報酬每人按2.5倍標準發放,對連續兩年被評為五星級的村干部,績效報酬每人按3.5倍標準發放,以此類推逐年遞增,而四星、三星級村干部績效報酬則要相應降低檔次。
多一倍就是多拿好幾千塊錢,然而,評星的考核嚴格,績效獎也不是好拿的。根據考核辦法,村級工作細化為村級組織建設、民生工作等8個方面,明確了4項加分因素和6項扣分因素、一票否決事項等。年底,鎮里成立考核組,實地查看、查閱資料、走訪農戶,按鎮考核組40分、鎮領導班子成員和站所負責人分別20分、黨員群眾測評20分的比例進行打分,劃分為五星、四星、三星、后進4個等次。
為了爭先進位,村干部比創新、比發展、比貢獻的熱情高漲,走訪群眾次數多了,并將群眾意見寫進《民情日記》,想方設法研究解決。劉新春已將自家的20畝茶園交給妻子打理,自己專心帶著村民搞建設、謀發展。施集鎮楊飯店村黨總支書記李登衛思考著怎樣盤活現有空置房屋,擴大草坪、茶葉、苗木種植規模,增加村集體經濟。
吸引人才,還需多方共同發力
去年1月,兩名年輕人從部隊退伍后,回到家鄉南譙區黃泥崗鎮萬郢村和廣山村擔任村干部。同年10月,兩人提出辭職,想外出務工。恰好此時,南譙區出臺了村組干部待遇保障新機制,加上鎮村黨組織的勸說、挽留,兩名年輕人最終決定留下,分別擔任村里的會計和民兵營長。 “村干部從半脫產、補貼性質到全職化、職業化是一個重要轉變。但農村要想留住青年才俊,既要讓他們在經濟上有盼頭,也要在政治上有進步,還要有好的工作、生活環境。 ”南譙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汪明陽說。
為此,南譙區在提高村干部待遇的同時,對評為五星的村“兩委”正職可列席鎮黨政班子成員會議及一些重大會議,還可優先推薦掛職、學歷教育、跟班鍛煉等,并在鎮黨委換屆中優先考慮。同時,區財政每年撥付300多萬元保障村級組織基本運轉經費,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達標升級。該區還暢通大學生村官出路,將第五批在崗的10名大學生村官全部轉入鄉鎮事業編制,2015年面向大學生村官公選了4名村黨組織第一書記。
多措并舉產生了“化學反應”,村官這一職業的吸引力顯著增強。南譙區施集鎮榮譽村36歲的黨員楚志勇曾是個公交車司機,月收入4000元左右。如今他辭職回到村里,當上了村副書記、代理村主任,成立村勞務公司、發展食用菌示范園,工作開展得紅紅火火。 “3萬多的‘年薪’,加上家里一年3萬元左右的種地收入,15年后退休拿退休金,給我換個城里工作也不稀罕了。 ”45歲的黃泥崗鎮萬郢村黨總支書記洪正河感覺幸福滿滿的。
然而,村官職業的吸引力能否進一步增強仍需多方面努力。 “前不久,區里招聘20個社區工作者,400多人來應聘。不難看出,城市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仍然比農村強。 ”南譙區組織部王亮亮說,農村更好更快地發展起來才能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扎根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