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狼的成語和故事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成語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狼的成語和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狼的成語和故事1
從前有一個東郭先生,這一天東郭先生騎著一頭毛驢進城教書,驢背上還托著一個裝書的大口袋,他正在山路上走著,忽然,一只狼跑過來向他懇求道:“好心的先生,求求你快救救我吧!我現在正被一位獵人追趕,要是被獵人追上,我就沒命啦。求求您把我藏在您的口袋里,將來我會好好報答您的。” 東郭先生當然知道狼是害人的,但他看到這只受傷的狼很可憐,考慮了一下說:“我這樣做會得罪獵人的.。不過,既然你求我,我就一定想辦法救你。”說著,東郭先生讓狼蜷曲了四肢,然后用繩子把狼捆住,盡可能讓它的身體變得小些,以便裝進放書的口袋中去。
不一會兒,獵人追了上來,發現狼不見了,就問東郭先生:“你看見一只狼沒有?它往哪里跑了?” 東郭先生說:“我沒有看見狼,這里岔路多,狼也許從別的路上逃走了。” 獵人相信了東郭先生的話,朝別的方向追去了。 狼在書袋里聽得獵人的騎馬聲遠去之后,就央求東郭先生說:“求求先生,把我放出去,讓我逃生吧。” 仁慈的東郭先生,經不起狼的花言巧語,把狼放了出來。不料,狼卻嗥叫著對東郭先生說:“先生既然做好事救了我的命,現在我餓極了,你就再做一次好事,讓我吃掉你吧。”說著,狼就張牙舞爪地撲向東郭先生。
東郭先生徒手同狼博斗,嘴里不斷對狼喊著“忘恩負義”。 正在這時,有一位農民扛著鋤頭路過,東郭先生急忙拉住他,向他講述自己如何救了狼,狼忘恩負義要 傷害自己的事,請農民評理。可是狼卻一口否定東郭先生救過它的命。老農想了想說:“你們的話,我都不相信,這只口袋這么小,怎么可能裝下一只大狼呢。請再裝一下,讓我親眼看一看。” 狼同意了,它又躺在地上,蜷作一團,讓東郭先生重新用繩子捆起來,裝進了口袋里。老農立即把口袋扎緊,對東郭先生說:“這種傷害人的野獸是不會改變本性的,你對狼講仁慈,簡直太糊涂了。”說罷,掄起鋤頭,把狼打死了。
狼的成語和故事2
【成語】: 狼狽不堪
【拼音】: láng bèi bù kān
【解釋】: 狼狽:窘迫的樣子。困頓、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樣子。
【出處】: 《三國志·蜀志·馬超傳》:“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
【舉例造句】: 掌聲如翻騰的怒海洶涌的撲向臺上去,弄得這些丑類面紅耳赤,狼狽不堪。 ★劉白羽《雷電頌——懷念郭沫若同志》
【拼音代碼】: lbbk
【近義詞】: 驚慌失措、手足無措
【反義詞】: 鎮定自若、從容不迫
【歇后語】:
【燈謎】: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的窘態
【英文】: like a drowned mouse
【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騙殺西涼刺史馬騰,馬騰的兒子馬超率軍為父報仇,被曹操利用反間計,離間了馬超與韓遂。馬超殺死涼州刺史韋康自立為“征西將軍”,韋康的.部下聯合曹操進攻馬超,讓馬超腹背受敵,十分狼狽,只好投奔劉備
狼的成語和故事3
【成語】: 虎狼之心
【拼音】: hǔ láng zhī xīn
【解釋】: 比喻兇殘的野心。
【出處】: 漢·劉向《說苑·正諫》:“今秦,四塞之國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用法】: 作賓語;用于比喻句
【故事】: 戰國時期,孟嘗君準備去西邊的秦國,門客用寓言諫之說:在淄水聽到土耦人與木梗人的對話,木梗人說土耦人前身是土,遇水必化。土耦人說木梗人是東園之桃,遇水漂泊異鄉。秦國有虎狼之心,不能去。孟嘗君才能門客的.意見,不敢去秦國
狼的成語和故事4
狼醫生
驢子在牧場上吃草,看見一只狼向他跑來,便裝出瘸腿的樣子。狼走過來,問他腳怎么啦。他說越過籬笆時,踩著了刺,扎傷了腳,請狼先把刺拔掉,然后再吃他,免得扎傷喉嚨。狼信以為真,便抬起驢的腿來,全神貫注地認真檢查驢的蹄子。這時,驢子用腳對準狼的嘴使勁一蹬,踹掉了狼的牙齒。狼十分痛苦地說:“我真活該!父親教我做屠戶,我干嘛要去做醫生呢?”
這是說,那些不安分守己的人往往會遭到不幸。
狼與狗打仗
有一次,狼與狗宣戰。一只希臘狗被選為狗將軍,他遲遲沒有應戰,狼卻不斷地大肆威脅他們。希臘狗說道:“知道我為什么猶豫不決嗎?戰前謀劃至關重要。狼的種類與毛色幾乎相同,我們卻種類不同,性格不同,加上我們毛色五顏六色,有的黑色,有的紅色,還有的是白與灰色。帶領了這些完全不能統一的狗,如何能去應戰呢?”
這是說,人們必須團結一致、一心一意,方能戰勝敵人。
狼、羊群和公羊
狼派使者到羊那里去,說羊群若把守護他們的狗抓住殺了,便與他們締結永久的和平。那些愚蠢的羊許諾了狼。這時,有只年老的公羊說:“怎么使我們信任你們并與你們一起生活呢?有狗保護我們時,你們還攪得我們不能平安地吃食呢。”
這是說,人們不能相信壞人假惺惺的誓約,而放棄自己的安全保障。
牧羊人與狼
牧羊人撿到一只剛剛出生的狼崽子,把它帶回家,跟他的狗喂養在一起。小狼長大以后,如有狼來叼羊,它就和狗一起去追趕。有一次,狗沒追上,就回去了,那狼卻繼續追趕,待追上后,和其他狼一起分享了羊肉。從此以后,有時并沒有狼來叼羊,它也偷偷地咬死一只羊,和狗一起分享。后來,牧羊人覺察到它的行為,便將它吊死在樹上。
這故事說明,惡劣的本性難以改變。
牧羊人與狼崽
牧羊人發現了一只小狼,帶回家喂養。小狼長大后,牧羊人教它去偷搶附近別人家的羊。已馴化的狼卻說:“你要我養成了偷搶的習慣,那最好首先請你看守好自己的`羊,別丟失了。”
這是說,唆使別人干壞事,首先遭殃的是自己。
野驢和狼
有一天,野驢的腳被刺扎了,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十分痛苦。一條狼見到了受傷的野驢,想要吃掉這唾手可得的獵物。野驢請求他說:“你幫我拔出腳上的刺,消除我的痛苦,使我毫無痛苦地讓你吃。”狼用牙齒把刺拔出來,野驢不再腳痛了,頓時,他的腳也有力了,便一腳踢死了狼,逃到別處,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這故事說明,對敵人行善,不僅得不到好處,還會遭到不幸。
小羊羔和狼
狼追趕小羊羔,小羊羔逃到一座廟中躲藏。狼向他叫喊:“和尚如把你捉住,會把你殺了去祭神。”羊羔回答說:“在廟中祭神,比讓你吃掉好得多。”
這是說,無論遭到怎樣的危險,也比死在惡人手中好。
關于狼的成語:
狼的成語和故事5
【成語】: 狼狽為奸
【拼音】: láng bèi wéi jiān
【解釋】: 狼和狽一同出外傷害牲畜,狼用前腿,狽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結干壞事。
【出處】: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十六:“故世言事乖者稱狼狽。”
【舉例造句】: 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永遠是互相勾結,狼狽為奸的`。 ★聞一多《謹防漢奸合法化》
【拼音代碼】: lbwj
【近義詞】: 同流合污、氣味相投
【反義詞】: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同心協力
【歇后語】:
【燈謎】: 最佳搭檔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互相勾結干壞事
【英文】: hand in/and glove
【故事】: 傳說從前有一只狼和一只狽一起來到牧民的羊圈外面準備偷羊吃,羊圈很高,它們跳不過去,于是想出一個辦法,由狼站在狽的脖子上,狼用前腳去抓羊。這樣狼伸出前爪狠狠地抓住一只羊拖出羊圈與狽一起享用美餐一頓
【狼的成語和故事】相關文章:
小鹿和狼的故事05-29
狼的成語大全02-20
田忌和孫臏的成語故事01-05
帶狼字的成語06-17
孜孜不倦的意思和成語故事07-09
成語的故事01-09
成語狗尾續貂的故事07-15
經典成語故事05-07
成語故事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