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節氣之霜降主題班會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24節氣之霜降主題班會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大家都接觸過主題班會吧?主題班會以提高知識、發展個性、愉悅生活、促進良好班風形成為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個好的主題班會的策劃內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4節氣之霜降主題班會,歡迎大家分享。
24節氣之霜降主題班會1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了解霜降節氣的特點和意義。
2、 提供多樣化的體驗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提高他們對自然環境的認知。
活動準備:
1、霜降節氣相關的圖片、書籍和實物展示。
2、霜降節氣相關的手工材料和工具。
3、霜降節氣相關的游戲道具和活動器材。
活動過程:
1、導入:與幼兒一起觀察霜降節氣的特點,如天氣變冷、霜出現等。通過圖片、實物展示等方式引發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
2、活動一:制作“霜降”手工藝品
a、準備相關的手工材料和工具,如紙、剪刀、膠水、棉花等。
b、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制作代表霜降節氣的手工藝品,如霜花、霜狀物體等。
c、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與其他幼兒分享制作過程和創意想法。
3、活動二:霜降探險游戲
a、在室內或室外設置一系列的游戲關卡,如找尋隱藏的霜花、穿越“冰川”等。
b、引導幼兒按照游戲規則和提示完成每個關卡,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c、在游戲結束后,與幼兒一起回顧游戲過程,分享感受和體驗。
4、活動三:霜降節氣故事會
a、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的霜降節氣故事,如《霜降的小動物》等。
b、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幫助幼兒了解霜降節氣的'意義和相關的動植物變化。
c、鼓勵幼兒參與故事中的角色扮演,增加參與感和互動性。
5、活動四:霜降節氣觀察實踐
a、帶領幼兒到室外觀察自然環境的變化,如草地上的霜、樹葉的變色等。
b、引導幼兒觀察并記錄所見所聞,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c、回到教室后,與幼兒一起分享觀察結果,讓幼兒感受到自己的發現和觀察的重要性。
活動總結:
1、與幼兒一起回顧活動內容,強調霜降節氣的特點和意義。
2、鼓勵幼兒分享自己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收獲。
24節氣之霜降主題班會2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了解霜降節氣的特點和意義。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3、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活動準備:
1、霜降相關的圖片、故事書籍等教具。
2、樹葉、枯枝、小石子等自然素材。
3、制作霜降主題的手工制作材料,如紙板、棉花、彩紙等。
4、活動場地布置。
活動流程:
引入活動:
1、通過展示霜降的圖片或講述霜降的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2、向幼兒介紹霜降的特點和意義,讓他們了解霜降是秋季的一個重要節氣。
主體活動:
1、自然觀察:帶領幼兒到室外進行觀察,讓他們觀察到霜降到來后,樹葉變黃、落葉紛飛的現象,并找到一些樹葉、枯枝、小石子等自然素材。
2、制作手工:在室內的活動區域布置制作手工的材料,如紙板、棉花、彩紙等,引導幼兒制作霜降主題的手工作品,如樹葉拼貼畫、枯枝造型等。
3、團隊合作:將幼兒分成小組,讓他們合作完成一個大型的霜降主題裝飾,如制作一個霜降樹,讓每個小組負責一部分,最后合并展示。
活動總結:
1、讓每個小組展示他們制作的手工作品,讓幼兒分享制作的過程和心得。
2、引導幼兒回顧今天的.活動,總結他們對霜降節氣的認識和體驗。
活動延伸:
1、繼續觀察自然變化:在接下來的幾天,帶領幼兒觀察霜降后的自然變化,如樹葉的變化、天氣的變化等,并記錄下來。
2、繼續制作手工作品: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想象,制作更多與霜降相關的手工作品,如霜降主題的賀卡、立體畫等。
注意事項:
1、活動中要注意幼兒的安全,確保活動場地和材料的安全性。
2、活動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和鼓勵幼兒的參與,尊重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
24節氣之霜降主題班會3
活動目標
01讓幼兒知道霜降是柿子成熟的時候
02了解霜降這天吃柿子的習俗
03能夠向他人闡述霜降吃柿子的知識
活動準備
柿子圖片
活動過程
01謎語導入,預熱班會
師:樹上掛著小燈籠,綠色帽子蓋住頭。身圓底方甜爽口,秋天一到滿身紅。打一水果。
師:小朋友們開動小腦筋想一想這是什么水果呢?
02了解霜降吃柿子的習俗
教師介紹霜降與柿子之間的關系
師:小朋友們知道嗎,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對于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于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住在農村的'人們到了這個時候,則會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樹,摘幾個光鮮香甜的柿子吃。
03認識柿子,教師出示柿子的圖片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這是什么?
師:霜降這天我們要吃什么?
師:班會后我們一起嘗嘗吧。
04知識鞏固,游戲活動
教師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的小朋友是代表霜降,一組小朋友代表柿子;每當老師發出“霜降”指令的時候柿子組的小朋友們就要舉手;老師發出“柿子”指令的時候霜降組的小朋友們就要舉手;看哪組的反應最快。
活動總結
今天的小朋友們知道了在霜降節要吃柿子,柿子雖然美味但是一定要注意適量,不然吃多了腸胃也會不舒服的哦。放學回去后跟爸爸媽媽們一起品嘗吧。
24節氣之霜降主題班會4
教學目標:
1、了解霜降節氣的意義和特點。
2、了解霜降節氣的氣候特點。
3、通過活動感受霜降節氣的氣息。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5、增強幼兒的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內容:
1、介紹霜降節氣的意義和特點。
2、觀察霜降節氣的氣候特點。
3、制作霜降節氣的手工。
4、感受霜降節氣的氣息。
5、團隊合作游戲。
教學步驟:
1、介紹霜降節氣的`意義和特點。
教師在黑板上寫下“霜降節氣”,并向幼兒介紹霜降節氣的意義和特點,讓幼兒了解這個節氣的名稱和含義。
2、觀察霜降節氣的氣候特點。
教師帶領幼兒到室外觀察,讓幼兒感受霜降節氣的氣候特點,如氣溫變冷,天空晴朗,樹葉變黃等。
3、制作霜降節氣的手工。
教師為幼兒準備好相關材料,讓幼兒制作霜降節氣的手工,如畫一幅描繪霜降節氣的畫,制作一只小動物等。
4、感受霜降節氣的氣息。
教師為幼兒準備好相關材料,讓幼兒感受霜降節氣的氣息,如讓幼兒聞一下冰箱里的冰塊、冰激凌等。
5、團隊合作游戲。
教師安排幼兒進行團隊合作游戲,如拼圖、接力等。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講解、觀察、動手制作、感官體驗等,讓幼兒全面了解霜降節氣的意義和特點。同時,通過團隊合作游戲,培養了幼兒的團隊合作精神。但是,在活動設計方面,我還需要更加注重幼兒的實際操作能力,讓他們更多地參與到活動中來,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力。
24節氣之霜降主題班會5
教學目標:
1.了解霜降節氣的特點和意義。
2.掌握霜降節氣的相關知識。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準備:
圖片、實物、教具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1.老師出示圖片或實物,引導幼兒觀察并猜測是什么節氣。
2.引導幼兒回憶上一個節氣是什么,與霜降有什么不同。
二、講解(10分鐘)
1.老師簡要介紹霜降節氣的特點和意義。
2.老師出示圖片或實物,講解霜降節氣的特點和與之相關的事物。
三、操作(15分鐘)
1.老師組織幼兒進行觀察活動,讓幼兒觀察并描述霜降節氣中的自然現象。
2.老師引導幼兒進行手工制作,如制作霜降主題的畫作、手工紙等。
四、總結(5分鐘)
1.老師引導幼兒回顧所學內容,總結霜降節氣的特點和意義。
2.老師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觀察和制作成果。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導入、講解、操作和總結等環節,使幼兒了解了霜降節氣的特點和意義,并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幼兒對于霜降節氣的理解還比較模糊,他們的觀察和描述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下一次教學中,我會更加注重幼兒的參與和互動,通過更多的實物展示和觀察活動,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霜降節氣的相關知識。同時,我也會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幼兒進行動手制作,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24節氣之霜降主題班會6
設計意圖:
讓孩子在愉快的實踐中體驗、感悟,從而發揮教育的情
1、
活動重、難點:
利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各種教育契機讓幼兒獲得知識
霜降圖片、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1、
2、
二、觀看圖片,了解霜降習俗。
霜降,是
霜降節氣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
霜降節氣主要有賞菊、吃柿子、登高遠眺、進補等風俗。霜降時
1
在我國一些地方,
2
霜降時節有登高遠眺的習俗。
3
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在這時,我國很多地方,要舉
4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習俗。
養生知識
24節氣之霜降主題班會7
目標
(一)幫助兒童了解霜降節氣的地理知識;
(二)帶領兒童認識霜與露的區別;
(三)認識霜降節氣的代表民俗活動;
(四)學習上海霜降農諺。
內容
(一)地理知識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每年10月23-24日太陽達到黃經210°后,我們就正式進入霜降節氣了。那什么是霜降呢?霜降并不是表示有霜從天上落下來,而是說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霜降”這一天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 霜降時節,萬物畢成,畢入于戌,陽下入地,陰氣始凝,天氣漸寒始于霜降。由于“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故以“霜降”命名這個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氣。“霜降”節氣反映的是天氣漸漸變冷的氣候特征,并不是表示進入這個節氣就會“降霜”哦。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霜和露有什么區別嗎?其實霜和露的本質都是水,只不過是水的不同狀態。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露是小水滴,而霜則是白色冰晶。“霜”是地面的水氣由于溫差變化遇到寒冷空氣凝結成的。
(二)霜降物候
中國古人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
“豺乃祭獸”,意思是在此節氣時豺這類動物開始捕獲獵物過冬,捕獲到的食物就堆在一起,看起來像是祭獸。因為冬天和夏天不同,在冬天豺很難捕獲到野獸了。
“草木黃落”,秋天過去,樹葉都枯黃掉落,天氣漸漸寒冷,也意味著冬天馬上就要來到。
“蜇蟲咸俯”,在霜降末,小動物都開始冬眠了,他們藏在洞中不動不食進入冬眠狀態中。所有的蟄蟲也都趴到洞里去了。
(三)霜降傳統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個節氣,各地的民俗活動各有不同,但都是以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幸福安康。霜降節氣主要有賞菊、吃柿子、登高遠眺、進補等風俗。
1.賞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為此時菊花盛開,正值賞菊的好時節。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
2.吃柿子: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僅可以御寒保暖,還能補筋骨。泉州老人對于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霜降節氣里,小朋友也可以和爸爸媽媽吃些柿子喔。
3.登高遠眺:秋季的山林、高山空氣新鮮,大氣中的浮塵和污染物較少。霜降時節登高遠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還可舒緩心情。小朋友不妨和爸爸媽媽一起出門爬山,呼吸新鮮空氣吧。
4.進補: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霜降時節,天氣越發寒冷,民間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們認為先“補重陽”后“補霜降”,而且“秋補”比“冬補”更要緊。因此,霜降時節,民間有“煲羊肉”“煲羊頭”“迎霜兔肉”的食俗。例如在閩南、臺灣地區,人們會在霜降時節吃鴨子,而在廣西玉林人們習慣在霜降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卜,或是牛腩煲之類的來補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體暖和強健。
24節氣之霜降主題班會8
一、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幼兒了解霜降的特點和意義。
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二、教學重點
了解霜降的特點和意義。
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準備
霜降的圖片和相關資料。
幼兒園大班的`學生。
四、教學過程
導入(5分鐘) 教師出示霜降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的現象,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這是什么季節?”引導幼兒回答。
學習(15分鐘) 教師向幼兒介紹霜降的特點和意義,如天氣逐漸變冷,白天和晚上的溫差增大,植物開始凋謝等。并幫助幼兒理解霜降的意義,如為農民朋友們收獲農作物提供了好的天氣條件等。
操作(20分鐘) 教師組織幼兒進行小組討論,讓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季節,通過圖片、繪畫或手工制作等形式,表達該季節的特點和意義。教師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總結(5分鐘) 教師邀請每個小組展示他們的作品,并邀請幼兒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感受。教師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強調霜降的特點和意義。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觀察圖片、討論和制作作品等方式,讓幼兒了解了霜降的特點和意義。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但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幼兒表達能力有限的情況,教師需要耐心引導和幫助。
24節氣之霜降主題班會9
活動目標
01了解二十四節氣,認識霜降
02知道兒歌中每一句的意思
03能夠準確的念出兒歌
活動準備
兒歌配套圖片
活動過程
01認識霜降,教師介紹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八個節氣。斗指戌;太陽黃經為210°;每年公歷10月23-24日交節。天氣漸寒始于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意味著即將進入冬天。
俗話有講“霜降殺百草”,霜降過后,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天氣漸冷;凍則有霜,大地因冷凍或將會產生初霜的現象。霜降節氣后,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越來越頻繁。
02認識霜降,教師呈現并教學霜降兒歌
菊花黃,稻谷香,農民伯伯收種忙。
蟋蟀怕冷不彈琴,只有麻雀在搶糧。
師:小朋友們知道霜降到來的時候有哪些變化嗎?
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在兒歌中尋找答案吧。
a、教師朗誦兒歌
菊花黃,稻谷香,農民伯伯收種忙。
b、教師講解兒歌
師:小朋友們還記得老師剛剛問的問題嗎?
師:有哪位小朋友知道“菊花黃,稻谷香,”是什么意思嗎?
師:那“農民伯伯收種忙。”這句是什么意思呢?
師:現在知道霜降到來的時候有哪些變化了嗎?
c、教師朗誦兒歌
蟋蟀怕冷不彈琴,只有麻雀在搶糧。
師:剛剛的兒歌中發生了什么事呢?
師:小朋友們聽得真仔細。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學一學這首《霜降》吧。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讀《霜降》
03鞏固兒歌
a、教師將兒歌內容創編動作后帶領幼兒一起做一遍;
b、熟悉動作后教師可將幼兒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比賽;
活動總結
小朋友們在今天的這一班會課中認識了二十四節的霜降,不僅知道霜降到來后大自然的變化,還學會了《霜降》這首節氣兒歌。回去后我們一起分享給爸爸媽媽們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吧。
24節氣之霜降主題班會10
教學目標:
1.了解霜降節氣的特點和意義。
2.學習相關的詩詞和兒歌。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教學準備:
1.霜降相關的圖片、詩詞和兒歌。
2.紙、鉛筆、彩色筆等。
教學過程:
1.導入:與幼兒們一起回顧前幾個節氣的內容,引出霜降節氣。
2.呈現:展示霜降的圖片,向幼兒們介紹霜降的特點和意義。
3.學習:教授相關的詩詞和兒歌,讓幼兒們跟讀和唱。
4.活動:讓幼兒們分組,觀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與霜降有關的事物,并用彩色筆畫出來。
5.總結:與幼兒們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內容,強化他們對霜降節氣的理解。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了,幼兒們對霜降節氣有了初步的了解。他們也積極參與了教學活動,表現出了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合作精神。但是,在活動設計上還可以更加豐富一些,讓幼兒們更多地動手操作和互動。另外,對于詩詞和兒歌的'教授,可以更加生動有趣一些,激發幼兒們的學習興趣。總體來說,本節課還是比較成功的,但仍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24節氣之霜降主題班會1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霜降是柿子成熟的時候
2、了解霜降這天吃柿子的習俗
3、能夠向他人闡述霜降吃柿子的知識
活動準備
柿子圖片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預熱班會
師:樹上掛著小燈籠,綠色帽子蓋住頭。身圓底方甜爽口,秋天一到滿身紅。打一水果。
師:小朋友們開動小腦筋想一想這是什么水果呢?
2、了解霜降吃柿子的習俗
教師介紹霜降與柿子之間的關系
師:小朋友們知道嗎,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對于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于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住在農村的人們到了這個時候,則會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樹,摘幾個光鮮香甜的柿子吃。
3、認識柿子,教師出示柿子的圖片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這是什么?
師:霜降這天我們要吃什么?
師:班會后我們一起嘗嘗吧。
4、知識鞏固,游戲活動
教師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的小朋友是代表霜降,一組小朋友代表柿子;每當老師發出“霜降”指令的時候柿子組的小朋友們就要舉手;老師發出“柿子”指令的時候霜降組的小朋友們就要舉手;看哪組的反應最快。
活動總結
今天的小朋友們知道了在霜降節要吃柿子,柿子雖然美味但是一定要注意適量,不然吃多了腸胃也會不舒服的哦。放學回去后跟爸爸媽媽們一起品嘗吧。
24節氣之霜降主題班會12
活動目標
1、了解霜降節氣的特點和氣候特征;
2、了解霜降節氣的養生知識;
3、會背一些有關霜降的諺語和古詩詞。
活動重點
霜降節氣的基本知識和養生之道。
活動難點
有關霜降的古詩詞和諺語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班會課
1、師:霜降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從每年的陽歷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當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開始。此時天氣漸冷、開始降霜。本節課我們將了解到霜降節氣的基本知識。
2、學習《霜降》。
(1)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2)霜降節氣的時間。每年的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3)霜降的氣候特點。天氣開始轉冷,比較干燥。
(4)霜降宜吃的`食物,你知道為什么嗎?
蘿卜、蘋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奶白菜、牛肉、雞肉等。
(5)有哪些古詩詞講的是霜降?《歲晚》和《謫居》作者白居易《賦得九月盡(秋字)》作者元稹《泊舟盱眙》作者韋建等
(6)你知道霜降的諺語嗎?比一比,誰知道的多。
4、學生展示,教師點撥。
5、教師總結:
這節班會課我們了解了霜降的有關知識。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歷10月23日左右,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所以,同學們要好好鍛煉身體,注意飲食,防止生病,好好學習。
24節氣之霜降主題班會1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節氣;
2、掌握霜降節氣的特點和氣候變化;
3、培養學生對自然界變化的觀察和感知能力;
4、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創造能力。
二、教學內容:
1、霜降節氣的概述;
2、霜降節氣的特點和氣候變化;
3、霜降節氣的相關活動。
三、教學過程:
1、導入(5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前面所學的二十四節氣,提問:“你們還記得上一個節氣是什么嗎?”學生回答后,教師介紹本節課要學習的霜降節氣。
2、學習(15分鐘)
教師通過圖片和文字介紹霜降節氣的概述,包括霜降的.含義和時間。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霜降節氣的特點和氣候變化,如天氣變冷,露水結冰等。
3、活動(20分鐘)
(1)觀察天氣:學生分組外出觀察天氣,記錄當天的氣溫和天氣變化,并回到教室與小組成員分享觀察結果。
(2)制作霜降手工:學生利用紙張、剪刀、膠水等材料制作霜降主題的手工作品,可以是霜降的圖案、霜降的動物等,發揮學生的創造力。
(3)合作小游戲:學生分組進行小游戲,如“捉迷藏”,其中一組扮演霜降節氣,其他組員扮演春夏秋冬的季節,霜降節氣要找到其他季節的成員并標記。
4、 總結(5分鐘)
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并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四、作業:
要求學生回家觀察霜降節氣的特點和氣候變化,并寫一篇觀察報告。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旨在培養學生對自然界變化的觀察和感知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創造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和活動形式,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霜降節氣的知識。
24節氣之霜降主題班會14
教學目標:
1、了解霜降節氣的特點和含義。
2、能夠簡單描述霜降節氣的氣候變化。
3、培養幼兒對大自然變化的觀察和感知能力。
4、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教學準備:
1、圖片或實物:霜降節氣的相關圖片或實物。
2、教具:秤、溫度計等。
3、視頻或音頻:與霜降節氣相關的視頻或音頻材料。
教學過程:
1、熱身活動(5分鐘)
讓幼兒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如操場上奔跑、跳躍等,以增加身體活動量,為后續的學習做好準備。
2、導入新課(10分鐘)
展示霜降節氣的圖片或實物,引導幼兒觀察、描述和猜測。提問:“你們知道這是什么節氣嗎?它是在什么時候出現的?你們在這個時候有什么感覺?”通過討論,引導幼兒了解霜降節氣的特點和含義。
3、學習新知(15分鐘)
通過觀看相關視頻或聽取相關音頻,向幼兒介紹霜降節氣的氣候變化和特點,如天氣變冷、霜降出現等。教師可以適當展示溫度計,讓幼兒觀察溫度的變化。
4、活動探究(20分鐘)
分為小組活動和個人活動兩部分進行。
小組活動: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份霜降節氣的圖片或實物。讓幼兒觀察、描述和討論,然后展示給其他小組,互相交流和學習。
個人活動:讓幼兒在教室內或戶外觀察周圍的變化,如樹葉顏色變化、鳥兒飛往南方等。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觀察問題,如“你覺得現在的天氣和一個月前的天氣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觀察和思考。
5、 總結歸納(10分鐘)
讓幼兒回到教室,集體討論他們觀察到的變化和感受。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總結出霜降節氣的.特點和氣候變化。
6、溫故知新(5分鐘)
教師可以通過問答的方式,復習和鞏固幼兒對霜降節氣的理解。如問:“霜降節氣的特點是什么?你們觀察到了哪些變化?”
7、課堂延伸(5分鐘)
教師可以給幼兒講述一些與霜降節氣相關的故事或傳說,增加幼兒對節氣的興趣和了解。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幼兒能夠了解霜降節氣的特點和含義,培養了他們對大自然變化的觀察和感知能力。同時,通過小組活動和個人活動,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后續的教學中,可以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和描述其他節氣的特點和變化。
【24節氣之霜降主題班會】相關文章:
“友誼之花”主題班會03-15
2015霜降24節氣養生問候短信09-21
霜降節氣的諺語10-17
霜降節氣諺語10-09
霜降節氣說說08-01
霜降節氣的句子09-07
[精選]霜降節氣諺語07-26
霜降節氣的由來10-29
霜降節氣句子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