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作用分析
地理知識是學習其他自然科學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跟現代社會生產關系越來越密切。下面是yjbys小編搜集整理的地理教學作用分析論文,歡迎閱讀借鑒。
摘要:地理學可以給人以知識,地理學史可以給人以智慧,地理學發展的歷史,是反映地理科學孕育、產生和發展演變規律的歷史,蘊涵著地理學家的業績、科學的思想、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本文擬立足地理學史的教育內涵,對地理學史的科學教育功能、創造教育功能、知識內化功能等作些探討。
關鍵詞:地理;教學;學生素質
1 如何提高中學生科技素質
基礎地理知識,無論是哪一方面,哪一部分的哪個課題,無不融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為一體。如果教師善于挖掘教材的內涵,發揮學科的特點和優勢,就能夠通過教學,使以上所述的關于科技素質的主要三個方面同時到位。下面就略舉幾個事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地理學是研究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關系的一門科學。地理知識是學習其他自然科學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跟現代社會生產關系越來越密切。地理知識的傳授是提高學生科技素質的重要源泉。例如: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知識可使學生在明白了“晝夜、四季”是怎樣形成的同時具備了批判的科學精神;探測月球和其他行星的地理意義、厄爾尼諾的發現等。可使學生在明白了地球上氣候異常是怎樣形成的同時,認識了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發展經濟和環境保護的關系使他們明白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建立了環境意識;而對直然災害的斗爭及其保護環境的認識又使他們加深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從中得出有益的結論。
地理學處處充滿著觀察、假說、驗證、類比、模擬、科學抽象、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數學推導等科學方法。比如地球儀是經過科學抽象的理想化模型;伽俐略通過望遠鏡證實了太陽上有黑斑這一現象。科學史表明,往往不是先設計出驗證方法,然后才發現規律,絕大多數情況總是先提出了假說,然后根據假說來設計檢驗方法證實它或推翻它。雅魯藏布江瀑布群的發現證實了假說,日食的觀察推翻了假說。假說作為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在自然科學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掌握了科學方法,比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認識了假說在科研中的作用,并且使他們具備了運用科學假說的能力構思和設計驗證性實驗的能力,那么他們在未來所從事的工作中,就會表現出不同凡響的水平。
2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地理學發展史就是一部地理學先驅們創造、發現的歷史,創造推動了地理學知識完善的進程。沒有地理學家們的不斷創造和發現,就不可能有現代地理學的輝煌成就。他們是進行創造活動的榜樣,同時地理學家們在創造活動中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經驗知識,為我們進行創造提供了示范指導。地理學史中蘊涵著豐富的創造教育素材。地理學史料的教學能讓學生的思維跨越時空,回到先前的地理學前沿。通過人類認識地理世界的真實而又令人興奮的探索歷程,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學家用有效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揭示地理奧秘時的那種科學創造的快感與激動,并受到研究方法的熏陶。
3 地理課程在國民能力素質培養中的功能
能力培養是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能力也是國民素養非常重要的部分。地理課程除了向學生傳授基本的地理事實、概念、原理等知識外,更重要的在于使學生具備地理能力,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素養。
提出地理問題到解決地理問題所必需的能力是地理能力培養的核心。國外有些國家的地理課程把提出地理問題的技能、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回答地理問題的技能作為五項核心地理技能;也有國家的地理課程強調地圖運用和野外技能注重觀察、解釋、綜合、評價、預測能力的培養。《地理教育國際》把發展學生提出地理問題、收集和組織地理信息、處理分析資料。評價判斷、解決問題等能力作為能力培養目標,強調這些能力培養要滲透在具體地理技能培養的內容與過程之中。
4 地理課程在國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成中的功能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后天環境、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認識和社會實踐而養成的比較穩定的身心發展品質,是國民基本素質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當今社會,一個人只有知識、能力不行,還應該善于與人合作對社會和自然負有倫理義務,具有良好的品德素質。地理課程按照人才綜合素質特征的要求確立合理的地理知識、地理能力和素質結構,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
地理課程,作為一門以人類可持續發展、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為基本內容的課程,是培養辯證觀念和形成與自然和睦相處的情感態度的重要途徑。環境教育以課堂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開展。課堂中,在學習了有關環境方面的知識之后,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環境價值觀樹立起環境保護意識。課外實踐中,可以引導學生去調查分析,直觀地從識環境問題并提高自己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培養保護環境、防治污染、節約用水等良好的環境觀念和自覺自律的行為規范。
5 有利于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
針對日益嚴重的精神危機,應加強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整合,重建人類文化道德價值坐標體系,通過文化變革來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以及現在一些不合時代的腐朽的思想。地理學史隱含科學精神,同時也隱含豐富的人文精神,是自然科學和人文學科的橋梁,有利于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如在地理課中通過對魏格納、李四光、徐霞客等地理學家其人其事的介紹,不但使學生體驗他們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衛真理的科學精神,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人格、責任感、價值觀、社會觀、人生觀等教育,也使學生懂得科學與人文的互動和辯證統一。
【地理教學作用分析】相關文章:
淺談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05-12
地質勘查作用分析03-28
在初中素質教育中舞蹈教學的作用分析12-05
淺議小學數學主題圖的教學策略與作用分析11-14
淺談小學數學主題圖的教學策略與作用分析12-09
信息技術對教學方法改革的作用分析論文05-26
文學語言的中介作用分析03-28
地理教學中體現的哲學思想及其意義分析11-15
文化語言學對外語教學的促進作用分析11-1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