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隱秘與啟蒙
;論真理的語言形式;;; 本文所論述的隱秘與啟蒙,簡而言之是真理能否向所有人公開,以及在說出真理時應采取
何種形式的問題。隱秘與啟蒙分別指稱真理的暗示方式和明示方式。這一問題對真理本身而言并非
一個與其無關的外部問題,也非僅僅與言說真理者的個體心性相關的風格問題,相反,它在某
種意義上來源于真理本身的某種特質和要求。另一方面,真理與人類福祉息息相關,真理使人自由,
但真理也包含著巨大的危險,倘若言說真理的時機不當或形式不對,就可能釀成無法估量的災禍。
因此,深入討論這一問題有可能使人在這一獲得對于真理負面效應的免疫力,并促使思想者采
取切合時代狀況的真理言說樣式。本文的討論由此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對真理迄今為止的各種文
本形式進行修辭;其次是論證真理由于其危險性不宜向所有人公開;最后,我將展望在啟蒙現
代性中回到隱秘傳統的可能性和限度。
;;; 真理形式的譜系
;;; 本文所稱真理,專指對作為基礎的制度規則和人性傾向的分析、質疑或辯護所形成的命題,
一般來說即是針對現存秩序的價值評判體系及其衍生規制的深層思考,以及在此基礎上對于人性提
出的建構性的要求。價值中立的社會(姑且假定它做到了這一點)和無涉價值的科學(我 ;;; 蘇格拉底之死帶來了對話的終結。柏拉圖開始了以寫取代說、以對話錄取代對話的書寫,
亦即時代。在這里,真理的成形不是在當下空間的自由論辯和交流中發生,而要依靠對文字的
理解引發的對原初聲音的回憶。城邦空間隱入了文本空間,現場性讓位于回憶,質樸無華的對話讓
位于修辭的運用。應該說,柏拉圖使真理更能傳之久遠了,因為寫比說更具備在時間中的持存性。
然而,由于真理在對話中是活的、不斷返回到它的原初狀態的,而文字的固定性可能使問題蛻
變為答案從而失去它的鮮活性。文字依賴于觀看,而聲音依賴于傾聽,聽比看更生動、更有直接性,
聽離事物更近。蘇格拉底那里還存留著赫拉克利特對邏各斯言說的聽覺,而柏拉圖把邏各斯變為理
念,變成純粹觀照的產物。當然,柏拉圖對這些危險也有相當的自覺,他的對話錄畢竟還是對話,
雖然這種對話已經隱入文本和內心;他對修辭的運用也是在深思哲學與的緊張后試圖緩解
真理的負面效應的努力(見后面的論述)。
;;; 在亞里士多德那里,對話錄也消失了,只剩下了作者一個人的觀念在文本中說話。這種依據形
式邏輯的范疇推演,這種獨白性論述將所有的異在的話語全都統攝在自身之內,用批判和邏輯線索
【隱秘與啟蒙】相關文章:
淺論作為文化批判的啟蒙08-13
關于啟蒙教育的論文05-29
鋼琴啟蒙教學研究分析09-16
早熟而不成熟的思想啟蒙09-20
整體發展啟蒙教育論文07-13
淺談幼兒鋼琴啟蒙教育08-01
淺說小學數學的啟蒙教學技巧05-27
鋼琴啟蒙教育探索論文08-29
煙臺母親教育啟蒙的教育論文08-18
兒童鋼琴啟蒙教育論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