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舞蹈教學方法思考
形體舞蹈是近幾年興起的一項我國高校體育選修課程之一,是一門針對當代大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需求而開設的課程.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舞蹈課是高等院校教學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科目,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舞蹈教學成為全民教育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本文從言傳身教法和因材施教法兩個方面,對舞蹈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旨在為舞蹈教學課提供一些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舞蹈教學;教學方法;藝術教育
一、言傳身教法
(一)言傳法
首先是動作講解。舞蹈教學無論是教學新動作還是老動作,都離不開舞蹈教師對動作的講解,包括動作的名稱、標準和要領,以及容易出現的問題等,語言方面的知識是少不了的。其次是知識的傳遞。舞蹈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會給學生提供一些指示或者評論,學生從中可以接收到舞蹈的相關知識和音樂信息,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不同舞蹈之間的異同點,也更好地理解音樂。再次是思想滲透。一個人的思想意識形態、價值觀、為人處世的態度和方法都成為思想的組成部分,舞蹈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會無意識的將自己的思想表露出來,教師本人的品質、為人處世的方式以及語言習慣,都會潛意識地傳遞給學生,學生也會自然而然地模仿教師的言語和行為。因此,舞蹈教師除了要具有高水平的舞蹈修養,還需要一定程度的語言修養。舞蹈教師需要具備的語言表述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準備。舞蹈動作的講解以及相關知識的傳授,都要求語言做到準確無誤,只有這樣,才不至于使學生抓不到重點,學生也才不會出現誤解。因此,舞蹈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防止學生對舞蹈知識產生誤解,同時也提高教學效率,這就要求舞蹈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二,生動。舞蹈教學要注意語言的生動性,這能提高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所以說,舞蹈教師要在語言生動形象這塊下功夫,避免挖苦學生,防止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第三,精煉。語言的精煉有利于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學習的重點,提高舞蹈知識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第四,親切。舞蹈教師對學生多給予一些耐心和親切,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溫暖,這樣能夠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和代溝,從而促使學生以更好的狀態來完成舞蹈學習。
(二)身教法
所謂身教法也就是示范法,舞蹈教師親自塑造形象,從而讓學生更容易模仿。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用生動的形象去啟發學生,反復地給學生進行動作示范。并且示范動作要求教師具有飽滿的熱情和感情,動作要標準、力度節奏也要鮮明。示范的動作包括單一動作和組合動作,根據具體情況還可以做局部動作示范。除了教師親自示范動作以外,還可以讓一些學習優秀的學生進行示范。教師在制定舞蹈訓練步驟時要依據學生的年齡、水平和理解能力等因素來設計,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地簡化動作。在某些情況下,教師還可以用手來比劃,從而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學生剛開始應當盡可能地去模仿教師的動作,而且模仿地越像越好,當學生領會了舞蹈動作規律之后,則應讓學生大膽想象,將自己的想法融入到舞蹈動作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舞蹈教師為了更好地進行“身教”,首先要不斷加強舞蹈訓練,保持自身較好的體型和功力,增強舞蹈協調能力;其次還應不斷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提高思想水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對學生提出新的要求,讓學生在每節課中都能學到新知識,增強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和信心。
二、因材施教法
(一)提高學生的舞蹈感受能力
樂感與舞蹈是緊密相連的,如果一個舞者對音樂毫無感覺,那么他就難以理解到作曲家的意圖,自然也就無法完美地完成舞蹈,所以說舞蹈是舞者結合音樂完成的一系列動作。但是擁有了樂感還不夠,還需要舞者具備舞蹈感受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舞蹈感染和打動到觀眾,加強學生舞蹈感受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根據研究表明,中國古典舞能幫助學生培養舞蹈感受力。中國古典舞非常注重能力訓練和身體語言表現力的訓練,學生通過學習古典舞能夠養成神形兼備的動作習慣。另外,學習民族民間舞能豐富學生對于動作韻律的把握,從而解放身體,提高了舞蹈的感受能力。
(二)加強學生技巧訓練
舞蹈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舞蹈技巧的訓練,使之技巧能夠達到高超、精良和出類拔萃的特點,更多地體現出技巧的獨創性。在當今社會中,只有充滿特色、獨樹一幟的表演風格才能符合觀眾的審美需求。
(三)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習舞者文化程度普遍較低,這是普遍的現象。文化素養的高低對學生今后藝術道路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要加強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那么這對提高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我們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從中、高年級開始,應逐步加入舞蹈常識和編舞常識課的內容。前者要求舞蹈學生必須懂得一些本門藝術的基本常識,后者要求學生在習舞的過程中,能夠通過早期的對身體表現功能的開發。逐步進入用自己的身體語言創造屬于個人對生活與情感的體會的表現方式。另外,將視唱練耳與音樂欣賞納入正常的專業教學計劃,提高他們的專業綜合能力,這樣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總結
綜上所述,要做好高等院校的舞蹈教學工作,需要運用到言傳身教法和因材施教法,提高學生的舞蹈感受能力,加強學生技巧訓練,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舞蹈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推動高校舞蹈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麗莉.言傳身教因材施教——淺談舞蹈教學方法[J].黃河之聲,2014(18).
[2]徐靜.高校舞蹈課的教學方法研究及其實際運用分析[J].黃河之聲,2013(1).
[3]李薩.高校舞蹈教學方法研究[J].藝術教育,2013(03).
[4]趙容芳.高校舞蹈課的教學方法研究與實際運用[J].考試周刊,2010(42).
【舞蹈教學方法思考】相關文章:
高校基礎素描教學方法思考09-11
對舞蹈教育的多元思考06-10
對中國舞蹈意象的思考05-04
關于賞識教育教學方法思考的論文09-13
基于舞蹈教育的多元思考07-22
兒童舞蹈教育創新的思考09-23
關于高校網球教學方法創新的若干思考10-03
對音樂與舞蹈及美術藝術聯盟的思考論文08-01
舞蹈教學現狀思考論文8篇05-30
對地域舞蹈藝術創作的思考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