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

    時間:2024-08-29 09:24:35 地理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

    畢業論文


    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 

     


      在實際教學中,有效的課堂提問能誘發學生思維的興趣,使提問真正問到學生們的心坎上。在接受新知的過程中,讓學生始終感受到柳暗花明又1村的情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提問藝術  興趣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728–2462(2008)02 -0029-02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1個問題往往比解決1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1、設疑新穎,激發情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發思維,培養學生的有意注意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因此,課堂提問,問題涉及要講究發問方式,改變提問角度,使問題提得巧,發人深思,要力求新穎,講求新意能到激發情趣,切忌問題提出平平淡淡,老調重彈。

    例如:在講《蘇州園林》時,我在導入新課時這樣設計問題:“同學們,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蘇州美在園林,蘇州園林有什么特點呢?它美在何處呢?下面同學們園讀《蘇州園林》之后,回答老師的問題。這樣設疑導入,即創設了問題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問題的指向性非常明確,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抓住契機,設置矛盾,激活思維

    深入鉆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給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形成他們心理上的1種“沖突”。當學生急于解開這些“沖突”(問題)時,也就意味著進行了思維訓練,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如《死海不死》1文,1開篇便讓學生思考:題目中的兩個“死”,是什么意思?“死”與“不死”矛盾嗎?文末又說“死海真的要‘死’了”,這個“死”又是指什么?這1番提問,勢必能激發學生對本文的興趣,并急切地研讀課文找答案。最后,當學生理解了“死”的3個不同含義時,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過程。本來1篇看似枯燥無味的說明文卻能使學生學得饒有趣味,關鍵在于教者如何結合教材實際,抓住突破口,把它轉化成學生感興趣的“問”。可見,抓住契機,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會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 

    3、提問變直為曲,引人入勝

    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

    [1]  

    【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相關文章:

    淺談課堂教學中的設疑提問10-21

    千呼萬喚始出來—淺論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10-04

    淺談語文課堂中的提問藝術05-15

    體育教學中的提問藝術學科論文08-21

    語言文學畢業論文-千呼萬喚始出來—淺論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06-10

    《論語》中“而”的考察05-06

    淺談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策略07-19

    《論語》中的孝文化07-15

    論語言藝術在讀者服務工作中的運用08-23

    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提問策略08-29

    <address id="ousso"></address>
    <form id="ousso"><track id="ousso"><big id="ousso"></big></track></form>
    1.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