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白領有意“跳槽”
春節后是職場跳槽的又一高峰期,據調查中顯示:目前職場中的主力軍團大都是出生于70年代和80年代的,從調查結果來看占到近90%。63%的人準備春節后跳槽,以謀求新的工作機會,提升薪酬水平。
調查中,最多的受訪者顯示出非常明確的“跳槽”傾向——有37.65%的白領計劃到新的企業上班,成功完成“跳槽”。其他三項“調整狀態,投入工作”、“新一年的工作績效指標”和“是否會有新的工作計劃”標記的是職業穩定性特征,比例分別為24.85%、12.04%和10.67%——三項之總和接近一半。職業指導專家王志英老師分析指出,雖然意向流失員工的比例較高,但同時表現出職業穩定的比例則占相對優勢,因此對于節后跳槽的問題,企業更應該研究有離職傾向人員的構成,避免過多流失核心員工、潛力員工以及重點培養的人員。
什么人想跳槽?
據悉,此次受訪企事業職員年齡主要集中在“25-35歲”,比例超過一半為52.16%;其次是“25歲以下”年齡段,比例為38.98%;其余年齡分布較少,分別是“35-40歲”6.76%和“40歲以上”的2.10%。從職位分布來看,接近七成是普通員工其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中高層主管的比例也相當可觀,為27.70%。
專家認為,上述受訪者構成比較客觀地反映出公司白領年齡和職位梯隊的構成情況,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年輕白領尋求自身發展的需求與企業留人計劃的客觀沖突。職業指導專家王志英老師說:“現在企業制度下,白領的成就時間正被逐漸縮短,尤其是在大量的高科技企業中,25歲到35歲的年齡段感受著更強的‘不進則退’的壓力。員工流失不可怕,合理的流失率有利于企業保持活力,但如果流失率過高、核心員工留不住,卻直接損害企業工作的連續性、工作質量和其他人員的穩定性。難題在于,企業HR往往要面對這樣的局面,該走的沒有走,不該走的卻走了;平凡的沒有走,優秀的卻走了。”
職業方向不清成為跳槽最大障礙
雖然六成多的職場人計劃春節后跳槽謀求新的發展,但從本次調查來看,“不清楚自己的職業方向和目標”成為大多數人的跳槽障礙,很多求職者表示要找一份好工作,但具體到什么行業,哪個領域,做什么工作崗位,不是很清楚,顯得盲目、茫然和忙亂。從70后和80后的細分來看,80后作為新入職場的人群,經驗閱歷少于70后人群,問題更加明顯。對職業方向不清晰的超過70后7個百分點,無法區分和鑒別招聘真實性的超過70后6個百分點,在簡歷編寫方面也高出70后5個百分點。
“茫、盲、忙”成為職場人的常態,茫然、盲目地忙著、跳槽,為了換工作而換工作,卻不知道到底追求什么,是高薪?是穩定?是挑戰還是隨大流?緊張的社會變遷和起伏的經濟發展,使得職場人已經無力也無法進行思考和展望,隨著社會的滾滾洪流而身不由己。
職業指導專家王志英老師表示,對于找不到方向的職場人來說,未來的發展和成長必然是混亂和無序的,這種狀態持續下去,不良的影響用不了多久就會反映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臨近年底,建議可以利用這一短暫的假期時間,結合自己的知識、經歷、興趣、能力,家庭實際條件等,自我反思和剖析一下,或者可以通過一些測評,大概確定自己的方向和領域,制定一個2—3年的短期規劃,該學習的就惡補專業知識,該穩定的就繼續鉆研提高業務能力,該積累的就繼續增加經歷和資歷,為兩三年后的新目標和方向做準備。